“好将军”冷宽

“好将军”冷宽

摘要:77岁老将军冷宽是雷锋生前亲密战友,退休后他曾做过好几次大手术,但他在学雷锋事业上却从不停歇。他和几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战友组成一支"老雷字号"宣传队,永远忙碌在学雷锋一线。节假日他很少休息,即使生病住院,病房案头上依然是厚厚的雷锋书稿,他说,“我一生都要为学雷锋事业扛红旗。我怕如果再不抓紧,就没有多少时间了。”从将军到普通一兵,他发起的这支队伍被网友敬称为“学雷锋将军团”。2014年11月,冷宽荣登“中国好人榜”。

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朝着成都图书馆倾泻而下。

台上,头发花白的冷宽将军,语调激昂,深情讲述着雷锋的故事。

台下,一室的寂静。几百名市民呼吸声清晰可闻。

“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将军诵读《雷锋日记》经典语录的声音,如激荡人们心田的秋雨,绵绵落下,留下希望的种子,待来年春天发芽生根。

这是退休后的冷宽将军,带领他的“雷字号”宣传队,宣讲雷锋精神的一个普通场景。

三年来,这支由60名雷锋生前战友组成的学雷锋报告团,足迹走遍全国25个省市,从军队领导机关到国家部委机关,从中组部干部学院到清华、北大高等学府,从基层社区、连队,到中小学,从西沙海岛到内蒙边陲,做报告1300余场,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

2011年12月18日,雷锋诞辰71周年之际。冷宽和他的一群华发从生的战友,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雷锋组织——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

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时代呼唤着凝聚国人力量的中国精神。传播和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多元化价值观交锋的当下,成为引领人们前行的道德灯塔,是冷宽和他的战友们正在和一直在做的事情。

50年前,在抚顺街头,26岁的冷宽和战士将雷锋的棺椁抬上汽车;两年前,在长沙雷锋雕像前,75岁的冷宽对着雕像三鞠躬,一句“战友,我们来看你了”的简单话语,不仅让在场的人眼圈泛红,他自己也眼角潮湿。

作为雷锋的亲密战友,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冷宽早已经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7岁的冷宽说,“我一生都要为学雷锋事业奋斗,无怨无悔。”

1.大山里走出的将军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承德县六沟小老庙村,贫瘠而宁静。虽然山外解放战争的战火烧得正猛,但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庙村,却难得的平静。

念私塾,到几公里外上小学,下田劳作,是那时冷宽生活的全部内容。

上山割荆条的时候,冷宽有时候会瞅着天空漂浮的白云发呆。白云会飘向哪儿呢?他的目光穿过眼前层层叠叠的山嶂,憧憬着大山外面的世界。

“家乡人勤劳朴实的本性,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多少年后,已经成为共和国将军的冷宽,依然会把吃剩的饭菜放进冰箱,下顿热了再吃,衣服有穿的,就不会换新的。

“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正如续范亭评价朱德一样,在海军工程大学原政委高学敏的眼中,冷宽对节俭美德的坚守,与朱老总的勤俭节约一脉相承。

在承德一中读书期间,18岁的冷宽穿上军装,成为沈阳军区工兵团的一名战士。三年后,雷锋入伍成为该团运输连的一名战士,从此冷宽与雷锋结下不解之缘。 

若干年后,冷宽走上海军领导岗位,走遍万里海疆。35年的海军生涯中,冷宽参加过中国海军第一次远洋训练,历任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1996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1997年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1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中国——澳大利亚友好小组成员。

浪花拍打着海岛上的礁石,不计较时光的流逝。大海海纳百川的怀抱,却留下了冷宽在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行进并为之奋斗的每一个脚印。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染白霜的老人,将军虽然华发从生,却依然执着行走在为民奉献的路上。

与雷锋工作和生活了两年七个月零七天,是冷宽一生宝贵的财富。“雷锋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将军真正读懂了雷锋坚守信仰信念的动因,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

2.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

1960年1月8日。沈阳某团驻地营口市。

火车站前广场上,个子不高,长相清秀的雷锋正代表入伍新兵讲话。凛冽的寒风不时把他的讲稿刮起,他索性把讲稿揣进裤兜,即兴发言。

“上面首长动员我们要当五好战士,不说五好了,就是七好八好我们都能当得上。”

在场的官兵们哄堂大笑。掌声同时响起来。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