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发展质量提升: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2)

公平发展质量提升: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2)

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

《报告》明确了当前情况下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

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报告》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鲜明地作出了回答,意蕴深远。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表达,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着力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拓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报告》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强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内涵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学前教育目前仍然是我国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解决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要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报告》提出要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各类教育,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意图明显。要公平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科学规划学校建设,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继续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做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等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校。通过出台相关重大政策举措,推进民族地区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四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报告》提出要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加强特殊教育。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对弱势群体进行“优先扶持”,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目前80%以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异地高考”已经“破冰”,但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2015年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继续提高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更多家境贫寒者能圆上学梦。

五要提升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文化,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创业实践,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激发数以千万计在校大学生、职业学校学生中蕴藏着的巨大创业热情和创造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的决心。要巩固“211工程”、“985工程”建设成果,扎实推进“2011计划”,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

六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报告》的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继续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