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怎么形成?就得靠这个产业中的各个企业,形成一个分工协作的体系,大家团结一致地去占领市场,去站住市场。所以说,日本的大企业是领头雁,负责抢占市场,然后小企业在底下去从事各个工作,大家有一个分工协作。但是我们的大企业什么都干,什么都自己弄。而且,产业内部的规矩又不好。大企业分工协作的体系是靠分包的,大企业把市场抢过来了,包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保质保量地去做。但是我们的分包就是层层剥皮,剥到最后工程质量没有人管了。最闹笑话的就是吉林的一个铁路,最后包给一个厨师了,铁路质量非常差。大家都知道,这种层层分包带来的弊端是非常大的。但是本来这种分包是产业组织很好的形式,大企业要做高端,不是做高端技术,而是我把这个产业抓住,把产业的分工链条、效益链条抓住。中小企业做中低端,实际上是分工的中低端,负责一个一个的生产环节,把这些生产环节保质保量做好了,大企业就更有底气去抢占更大的市场,之后可以带动更多的小企业一起随着大船出海,更多的人就会去创业和就业。我们现在的产业组织非常不合理,不合理的结果就是什么?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钢铁,一些国际上都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也和一般中小企业一起打乱仗,抢同一个市场,根本没有什么高端、低端之分。什么建筑钢材盘条、螺纹钢都在抢,但一回过头来,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长期解决不了。所以,一个方面,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进口的全都是我们自己造不了的高端产品。实际上,问题就是各个产业组织不合理。所以,我们的产业现在即使过剩,但实际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空间,可能不是在技术上、产品上,而是在体制、在组织上。所以,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是非常多的。因为技术决定了有没有经济效益,比如说一个杯子,我有生产这个杯子的技术,这是决定杯子能不能生产出来,但是体制和组织决定生产出来的杯子能不能赚到钱,决定赚的钱是不是我的。技术不能决定赚钱,真正赚钱的还是要靠组织和体制。就是说,因为最终经济的发展是落实到经济效益上,而不仅仅是落实到技术是不是高端、是不是先进的。技术高端、技术先进,只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最终把这个高端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变成为经济效益,不但要靠技术的竞争力,还要靠组织、体制的合理性。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最核心的东西、最强调就这两点:创新、改革。
所以,我们归纳一下新常态。怎么理解新常态?我觉得新常态首先强调的就是从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经济发展为主。经济增长更强调的是GDP增长速度,但是现在我们的问题不光是GDP,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和人力资源的协调统筹发展,收入调整、组织体制创新,组织合理性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经济增长,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发展。所以,经济增长解决的是一个量的问题,经济发展解决的是水平问题、经济发展的质的层次问题。所以,现在更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层次,经济发展要上一个新层次。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新层次。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我们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第二个就是现在的经济发展至少在今后这个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要从总量扩张为主转向结构调整和寻求新空间为主,寻求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量。第三个是经济工作要从简单变成复杂。新常态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不像过去,能找到项目,能找到资金,一投资、一上项目,经济就发展了,GDP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就有成绩了,现在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我们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有创业冲动、创业能力的企业家和工程人员都不缺,但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东西能不能组合在一起,在一起到底有没有成长的空间,到底有没有经济的效益,这个是我们不知道的。而且这又不是过去政府一号召、给个优惠政策就可以了,这既取决于政府,又取决于市场,又取决于企业,还取决于创业者、技术人员,还取决于他们之间能不能有效地合作、能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团队等很多方面。所以,工作是很复杂的,不那么容易做,不那么容易上手,特别需要专家型的人才。过去,很多的官员好像人人都是经济发展的专家,人人都琅琅上口、头头是道,不需要有那么复杂的认识,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措施,但是现在不行。至少在经济工作上,我认为更强调专业性,需要构筑新的动力、新的根基。再一个新常态更强调以人为本。首先强调改善民生;第二个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更多地从物质投入为主转向人力资源为主,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鼓励技术人员创新、激励技术人员创新讲得很详细,很多政策比过去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改进。以上是关于新常态的认识,总的来讲,我们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从新常态的背景下认识。
二、新作为:把握总基调 用好“双引擎”
在新常态下,我们怎么去做?政府工作报告也讲了很多。
(一)把握总基调
第一个还是要把握住一个总基调。这个总基调就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头一尾都是稳,稳中求进,稳住经济总量,狠抓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狠抓民生改善,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这是总基调。
在总基调下,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条,我们现在需要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现在是旧的推动力量已经开始衰减,但新的推动力量还没有成为全局性的力量,推动力还不足,所以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打造新的动力,能够尽快让新动力成型,并且发挥作用。
第二,全力去打造新的动力,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
第三,从宏观政策上,不是采取全面刺激的政策,但是也不能完全无所作为。从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上来讲,李克强总理强调了一个概念叫“双引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