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谢鲁江: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作为(8)

第五,特别强调结构调整。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结构一定要强调把制造业留在中国,一定要保证中国制造。所以结构调整不是光一味向高精尖发展,而是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改造,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发达国家是有教训的。比如说日本,日本就是产业空心化了。日本就把电冰箱、电视机等这些产业都转移出去了。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又不像美国那样成气侯,有了结构调整,才有了结构经济增长点,才有了经济增长的支柱。所以,日本实际上后来等于整个经济失去了有效的产业支撑。传统的产业转移出去了,新的产业又不成气侯,最后日本的经济停滞了二十年。

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就是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大部分地引进产业。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才有了高速增长。而美国过去犯的错误是什么呢?美国就是一味地追求高精尖。比如说牛仔裤生产成本太高了,转出去了;重点搞冰箱和彩电,冰箱彩电也不行了,也扔出去了;然后就搞汽车、钢铁,汽车、钢铁又不行了,就搞比尔盖茨的微软和因特尔,又拉动不了经济增长时,就搞金融;金融出现危机了。当前面没有技术可搞了,美国的经济也不行了,现在美国痛定思痛,回过头来把这些东西往回抓,叫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但是,美国把这些抓回去的时候,不是靠低成本,不是靠廉价劳动力,而是靠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德国也是,德国工业4.0也是拿这些技术进行改造。

我们国家有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拥有高精尖的技术,让这些产业结构往上走的这些技术。另外一个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要不然,制造业都跑出去了,美国出现什么呢?美国这些高精尖的东西很先进,很有市场,能够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大量安排就业的产业没有了。所以,美国克林顿时期的经济连续增长100多个月,但就业不增加,所以当时美国经济有一个词叫做“无就业的经济增长”。在克林顿时期,美国的经济形势很好,但贫富差距在拉大,只要进入微软,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只要进入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只要在传统产业、汽车产业的人,连工作岗位都不一定保的住。

而中国有13亿人,所以13亿人的就业问题很严重。第一,这么多人不能都靠政府社会保障来救助;第二,不能靠几个高精尖的产业赚的钱来养这13亿人。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保证产业的高精尖,保证最高端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是高端产业中国的战略。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传统产业更多的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吃饭穿衣问题,现在这些产业面临着成本高涨的困难。技术上可行,成本承受不了,那怎么办?又不能把工人的工资压回去,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技术改造,当然这些产业市场需求是没有问题的。现在13亿人现在每天吃饭、穿衣,电冰箱、电视机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市场需求没有问题,关键就是怎么解决高成本的问题,技术上怎么取得突破的问题。如果高成本的问题能够消化掉,技术上能够突破,供给这方面没有问题,需求也没有问题,这些产业在中国还有生命力,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所以,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味地走高精尖,而是要全方位地进行调整。所以,我们现在的结构调整也好,产业升级换代也好,是对整个产业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改造。不简简单单是升级换代,不简简单单是往高精尖上走,这个是要强调的。

另外,像我刚才讲的产业组织不合理、投融资体制不合理,所以结构调整的红利、改革的红利也是很大的。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讲结构调整的时候,并没有一味地讲高精尖,更强调的是技术的进步、技术的改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新获得。

因此,怎么理解走向国际分工的中高端?我理解走向中高端不是说我们所有人都走到塔尖上去。我认为理解中高端有两条。第一条是要用现代的技术来改造,即使是传统产业也能获得竞争力;第二个中高端就是抓住分工链条。过去,我们利用后发优势,利用和别人的一个差距来作为我们的发展空间。但是,走向中高端等于我们要跑到别人前面,通过把别人甩到后头去来发展我们自己。中国以后的发展不能按照传统发展中国家来发展,而是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方式来发展,就是要打造先发优势。所以,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核心这个。

中国以前的发展是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来发展的,依靠后发优势,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环境有很强的承载力。过去,这些优势支撑了我们的经济奇迹,支撑了我们的发展。但是现在这些优势都没有了,这些东西都快成为我们的劣势了。所以,下一步的发展核心就是,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方式去发展: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的控制、合理的体制、合理的组织,不断地创新创业,社会的活力、市场的活力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方式去发展,这就是升级。发达国家怎么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技术进步、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的获得。

最后总结一下,整个《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稳住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因为我们现在的区间总体来讲还是属于一个比较好的区间,所以稳在这里理论上是有它的合理性。另外是要控制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评价比去年还严峻,所以风险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过去积累的风险;再一个国际经济的风险;另一个我们正在爬坡,正在改革,正在结构调整,所以,这些风险都需要控制,都需要稳住。另外,深层次的问题还是需要有力度地转方式、调结构、改革创新,开展国际空间。大家会看到今年的力度比去年明显的加大了很多,而且这个加大还体现在哪里?去年是做了一些设想的东西,今年已经开始提出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了。比如金融改革,去年是一个设想,今年已经有很多的具体措施了;去年鼓励创新,是一个思路,是一个号召,今年是具体地激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力度是很大的,很多也是很落地的;在开放方面有很具体、很扎实的措施,尤其是去年APEC会议召开之后,对外开放的措施在密集出台;改善民生上的措施也很清楚。今年刺激经济特别强调了双引擎:一是通过惠民生来刺激经济,另外一个通过鼓励创新创业来刺激经济。表面层次政策转变和深层次政府工作思路的转变都很明显。所以,还是回到主题词——新常态。新常态的核心就是经济转型。而这个经济转型,我认为归纳起来是两个方面:国内是促进经济升级,国际上就是拓展空间。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