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再认识 (4)

教育评价改革再认识 (4)

1.中小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需要突破。

我国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给出了“三维”的学科教育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育目标不再是过去的“双基”目标,而是“三维”目标。依据三维学科教育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业评价应解决学生、学校在学科教育上的“三维目标”测量与评价问题,而不再仍局限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两目标测量评价。

就学业评价而言,评价理论、标准、技术和方法的设计需要思考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理论突破:要有机整合国际知名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技术模型,使学业诊断和甄别有据可依。

技术突破:要在试题赋分、计分和统计分析上,依据认知与思维等发生过程,设计新的多元、多维的分数结构,为学业诊断和甄别提供丰富的信息,也为不同测试之间的等值转换提供重要的参考。

应用突破:在成绩报告方面,应学习和借鉴国际大型标准化测试的报告系统,不仅能提供数据多元、多维、多重比较结果,而且能提供面向不同群体的数据报告,从而能为教育咨询提供可靠、可信、有效的科学工具,也能为教研、教学、教管等提供可靠有效的科学平台和工具,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操作平台。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需要突破。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本次改革实验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这个方面美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以档案袋评价法为代表的表现性评价,今时今日,已经成为美国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在此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本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要考虑解决以下几方面难题:如何界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的概念;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体系及模型;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测量标准;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开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工具;制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具操作标准;改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呈现方式;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解释及应用系统;设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推广模式;设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信力保障系统。

3.标准化考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需要突破。

标准化考试,作为人才评估与选拔的核心手段之一,在这次改革中也有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难题。

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界定学科人才、学业人才,以及如何界定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概念的问题。

其次,要解决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的理论和评价模型构建的难题。

第三,解决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指标体系构建的难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