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三个设计” (2)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三个设计” (2)

系统设计融全局,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协同性

就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运行机制而言,显而易见,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从其承担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上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客观上存在着相互并行、互不隶属、垂直管理、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的不同管理系统,呈现出一个常规组织的科层结构。主要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日常教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生系统,还有从事师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与环境建设的党委宣传部门及从事教师管理的其他部门。尽管围绕着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各个组织单元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自身功能,但基于科层结构本身的自有特点,每个系统自身的缺欠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课程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说,容易重系统性的文本,轻鲜活性的现实;重结论性的阐述,轻哲思性的启迪;重学理性的考核,轻全方位的检验。而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大量学生繁杂日常事务的学工系统,则容易重表面性活动,轻学理化传承;重门户性创新,轻协同化积淀;重小众性显示,轻大众化覆盖。这并非是每个单元的主观使然,而是现有框架的机制所致。正因此,全员育人总结起来容易,而真正落实却冷暖自知。

而如果从承担教育目标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看,它又是一个相互贯通,互相渗透,具有共性,但仍需探讨的交集结构。在现有四门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甚至在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中,同一立论、同一观点的重复阐述并不鲜见。不管是现有教育内容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关系,与社会教育的吻合关系,与校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振关系,还是四门课本身的递进关系,尤其是在理论性与实践性、思辨性与生动性、思想性与感知性这些真正应当形成交集的范畴,都依然存在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广阔空间和推进改革的紧迫趋势。

因此,在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团队意识和协同观念已初步确立的基础上,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需要集成共进的,依然是愿景同一、使命共担、分而不散、功能互补的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体系的进一步协同性整合。要以制度设计营造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同步共振;要以激励设计推动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补延伸;要以团队设计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整体合力。惟此这三个关系的有机融合,师生才有可能形成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不同时空下,感受理念一致、导向统一、殊途同归、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立德树人的全局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