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讲稿

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讲稿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的事件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看得清清楚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严格地按照党纪国法“打老虎”、“拍苍蝇”;另一方面,总结我们党的建设的经验,包括深化改革,对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从制度上堵死漏洞,防患腐败。我想,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从严治党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的举措和工作部署。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推动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在总书记若干次重要讲话里面,都得到充分的阐述。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去年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陆续的提出和论证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来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的战略布局。这是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对于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今天着重就如何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的内涵讲两个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关于“四个全面”的定位,也就说我们如何认识这“四个全面”。

一、如何认识“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本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布局中的重要任务,但是“四个全面”整体来讲,它是一个什么?我们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明确它的定位,从整体来认识“四个全面”的意义所在。

定位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新成果。

我们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每次提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部署,都是依据党所处的历史条件、面对的历史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出的正确判断。那么这“四个全面”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来,我们想它也是把“四个全面”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部署、总的布局,是来源于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国情特点,分析我们党面临的历史任务得出的科学认识。

第一点,从“四个全面”的内容来看,“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系统思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的提出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里面每个“全面”的部署都是一整套继往开来、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系统思想,它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都没有一个单方面的任务要求,都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而且每个全方面的任务都是和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多年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独具特色的继往开来的任务。每个方面的任务,都和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这方面进行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相互衔接,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第二点,“四个全面”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个“全面”相互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从改革的各项任务来看,改革是为了干什么?改革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为了干什么?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各方面的目标任务。法治建设、党的建设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建设,这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把党建设好,把国家建成法治国家,把政府建成法治政府,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以规范的成熟的法治、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来确保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所以,这“四个全面”相互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也不是说某一个“全面”有自己单独的独立的目标、独立的工作价值,不是这样的。 

这“四个全面”应该说是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全部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论从内政外交,无论是从党的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乃至“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等所有任务,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布局等,如何进行,“四个全面”都已经全面地回答了,并且是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四个全面”的定位的认识的第一句话。

定位二:“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首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这三十多年,应该说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时期,我们都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具体任务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五位一体”的每一个任务方面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

比如经济建设,我们在80年代初期,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温饱问题。包括在发展工业主要是要“上项目”,要加大投入。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任务,显然如果还把过去的“上项目”作为重要任务,简单地把加大各项产能的投入、扩大产能作为重要任务,那就搞错了。

改革也是这样。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改革,我们最早国有企业的改革,那叫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因为过去国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包括如何销售,都没有多少自主权,都要政府部门有关的局来掌控,所以改革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后来改革的任务逐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我们现在的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要不断地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成熟、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所以,我们在发展方面,在改革方面,包括在法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这些任务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我们现在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党根据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和党的建设的实践情况做出判断。那么,现在我们党做出全面地推进这四个方面的建设,这就是正确判断。而这个判断,就是符合我们党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判断。这个科学的判断,从它准确地反映了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任务的具体内容这个角度来看,它就是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抓手、具体的工作载体。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一个具体的工程、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一样,推进这个伟大事业要有具体的抓手,要有具体的工作载体。这个抓手是什么?载体是什么?我们党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就是这“四个全面”。

其次,这“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抓手反映了,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我们在发展、改革、整个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经济生活的治理方面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因为我们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的任务,经过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现在各项任务的推进,包括改革任务的推进,包括党自身建设的推进,是在这些年工作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在面临的新的国内情况、国际背景下进行。那么,这些新的情况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任务的时候,要比以往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这“四个全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抓手,就反映了这样一个客观的要求。强调这“四个全面”,就是反映了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今后必须在发展方面、在改革方面、在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不要单打独斗,不要顾此失彼,不要厚此薄彼,不要单兵突进,所以“四个全面”体现这样一个本质性的要求。

定位三:“四个全面”是一个带有长远性意义的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方针,不是暂时的工作格局的布置,不是一个工作项目的部署,它是一个带长远性的战略性布局。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带长远性的战略性布局?

咱们首先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都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们党这些年一直坚持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的战略布局里面,它是战略布局的一个,但还不是全部。小平同志当时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小康社会是第二步,第三步是要到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我们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即2020年的目标(也就是第一个“一百年”即建党一百年的目标)只是为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服务的一个条件、一个前提,它本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我们讲的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对于这个来讲,现在2020年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是一个条件,只是一个前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奠定基础、准备条件,所以从准备条件奠定基础的角度讲,它确实是一个长远性的战略的目标。

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个角度讲,大家看得更清楚。改革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法治建设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远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目标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党的建设从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角度讲,它也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那么从手段的角度看,深化改革、法治建设,从严治党,都是需要长期努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都是长远的战略布局。我们说改革的目标要实现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水平在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现代化水平是在一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上达到一个目标,我们说就是现代化了,那到一百年以后,这个水平相对于那个时候来说又是落后的,所以要不断地推进改革。法治建设也是一样,党的建设也是一样,你不能说什么时候党的建设到了顶点,现在就达到了很好很满意的水平。在20年以后、50年以后党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任务、新的任务的出现,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这都是长远的战略布局,不是一个现在让它达到顶点,让它到什么时候划一个句号,不是一个这样的布局,而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布局。

定位四:它是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布局。

首先是从总体上这“四个全面”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战略抓手,它不是某一方面的任务,不是某一项的具体工作任务的一个布局,是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布局。

从“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角度来讲,它本身也带有全局性,是一个带全局意义的战略布局,是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考虑。我们说深化改革,我们说加强法治,我们说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讲的这些建设,都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性来考虑的。党的建设每个任务的提出,法治建设每个任务的提出,改革的举措的提出,都是着眼于全局来提出,来明确锁定这个任务,而不是就事论事,不是见子打子,而是从全局来考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的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布局我们党的建设有什么事情要做,我们法治建设有什么任务,我们改革有哪些需要改。

所以,每一个“全面”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都是一次聚焦,每一个“全面”也都针对全局性的问题形成了系统解决方案。比如,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关于法治建设、关于改革的若干重要讲话精神,都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提出的解决方案。

还有,“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之间又都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不是独立的。我们搞党的建设,不是为了党建而党建,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能够领导全体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坚强核心,所以它和法治建设、和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各项任务又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改革而论,改革的有些任务的成功实现,对我们党的建设,对于我们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建成,本身又会起到促进作用。换而言之,其他方面的某一项任务的实现,比如说我们党的建设伟大成就,党建设的坚强有力,对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中国法治建设目标的实现,又起到一个推动和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全面”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四个全面”是带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布局。以上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关于“四个全面”的定位和认识。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