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结合在兰考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实际,出台了一个“干部十不准”,在全县干部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的时候,在焦裕禄纪念馆中,仔细审视了“干部十不准”的具体要求,他说,这样一个“十不准”在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严以修身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居首位。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也排在首位,足见其重要。“做官先做人”,严以修身是一个人立世之本,是成德成业之基。
心存敬畏,不心存侥幸。“不畏人知畏己知”,越是无人知晓越要秉持严以修身的毅力,以良心自责,以党员道德标准自律,以公仆纪律自警,不留缝隙,不打折扣,言有规、行有矩,始终持正保洁。“不随黄叶舞秋风”,不因红尘滚滚而随波逐流,不因选择多样而慌不择路,身在俗世,不近世俗,人在尘埃,不染灰尘。
一以贯之,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严以修身要严整、严正,不是心血来潮热乎一阵,不是遇到问题突击一下,而是一个生命不息、修炼不止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坚定,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全身心投入。“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陈毅一生光明磊落,时刻自省自励。彭德怀曾说,不论怎样忙,每月总要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情检查一遍,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减少错误或不犯错误。“检身若不及”,检点自己的思想和品行就像来不及似的,既有紧迫感,也有忧患意识,一日不得懈怠。古人云:“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时时不忘“一点检”,如影随形成习惯,久久为功,就会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反之,忽冷忽热,只有善始,没有善终,耐不住时日消磨,经不起岁月冲刷,终不成器。一些贪官“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的堕落轨迹,令人深思和警醒。
坚持“全天候”,八小时以外不放松。严以修身要严厉、严慎,不仅“律己宜带秋风”,不留遗憾,还要全天候修身不放松,不留空白。刘少奇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过,在思想上、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做到这一点,管好八小时以外很关键。在这段时间和环境里,人离岗,思想不能撤防;不工作,精神操练不能懈怠。“一处弛则百处懈”,歇歇气,放松身心,香风毒雾就会乘隙钻空子,阴霾灰尘就会扑面染身,精神家园就会芜杂丛生。在八小时以外的空白里不空虚,不忘身份,不忘使命,不忘责任,抓紧时间充电,充实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筑长城,就能挡狂澜万丈。
“君子求诸己”,严以修身,就要有“持正当从无过中求过”的自律意识,要有“归咎于身、刻己自责”的解剖精神,总是严阵以待,总是严肃认真,灰尘难上身,毛病缠不住,就会成为一个符合党和人民事业要求的人。
做人修身应自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是万物之源。水在行不言之道,它不但有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胸怀,又有坚定不移的顽强不息、回归自然的百折不挠的斗志;还有因势利导、顺应客观环境为而不争,甘居下游、灵动活泼的战术。
要有水往低处流的低姿态。领导干部是水,人民群众是乳,只有水往低处流,才能水乳交融。领导干部应多下基层做调查研究,切记不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应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谨慎的学习”。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领导干部只有把心思全扑在基层,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解基层之所需,为基层穿针引线,为基层排除困难,才能融入群众中,赢得群众心,做到水乳交融。
要有到中流击水的挑战力。领导干部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拼搏的精神。有作为的领导干部,大多是有胆有识、敢于突破自我的人。领导干部要敢于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敢闯敢试敢干,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冲破思维惰性的藩篱,摆脱自我陶醉的羁绊,用新思维确立新观念,用新观念推进新发展;要不断延伸视野,确保站在形势的前沿观察和思考问题,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不断强化发展意识。
要有柔情似水的亲和力。“柔”表现为策略上的灵活、作风上的民主以及待人上的谦和。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整体意识,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决策的实施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理顺各种关系,善于把真诚、随和、冷静、细腻等特征,融合到班子的团结协作和各种问题的处理之中;要关心、爱护下属,放下领导的架子,与他们打成一片;要讲究用人的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有海纳百川的大气概。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干部不能因小错折人才。对犯错误的同志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特别是对“冒犯”过自己的人,更不能计较于心,甚至打击报复。“宽则得从”,要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之胸襟,能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容人之短、用人所长、不可求全责备。
要有推波助澜的奉献心。王安石《材论》写道:“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而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欲为,而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因此,领导干部要从爱才、惜才的高度出发,真正关心人才的健康成长,“扶上马再送一程”;领导干部要有“甘当人梯”、“为他人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为人才成长铺路搭梯;领导干部要去掉头脑之中的私心杂念,不唯台阶、不唯资历、真正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有潜力的给空间、干成事的给待遇,鼓舞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要有静如水面的好心态。《菜根谭》云:“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年。”智慧通达的领导必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有不少的领导却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表现为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浅尝而辄止;在工作上眼高手低、得过且过;在升迁上,则表现为上则大喜,下则大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领导干部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严以用权
在“三严三实”中,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力就能为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修身”和“律己”主要是为用好权,谋事实不实、创业实不实、做人实不实也主要看怎样用权。毛泽东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用权不逾矩。对一般市场主体来讲,法无禁止即可入。对各级干部来讲,只能是法律规定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定授权不能干。权为民所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做到严以用权不逾矩,更应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好干部杨善洲几十年里不知帮助了多少百姓解过忧困,但从没有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有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有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能做到“三个从没有”,就因为他把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当成了一辈子的信仰。领导干部都应像杨善洲那样牢固确立正确权力观,像杨善洲那样对待权力。
我们都记得焦裕禄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焦裕禄的大儿子晚上放学很迟才回来,焦裕禄问他,你今天跑哪儿去了,怎么这么迟才回来?他儿子说,爸爸我去戏院看电影了。焦裕禄说你去看电影,钱从哪里来的呢?他儿子说,我跟售票员说,我是焦书记的儿子,他们就没要我的票,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之后,严厉地批评了儿子,说,你是县委书记的儿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谋私利,哪怕是一张电影票。为了这件事情,焦裕禄在兰考的县委常委会上作了自我检讨,深刻剖析了自己对孩子没有管教严格,没有按照党的纪律做好儿子的教育工作。
在这件事情之后,焦裕禄做了深刻的反思,他结合在兰考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实际,出台了一个“干部十不准”,在全县干部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的时候,在焦裕禄纪念馆中,仔细审视了“干部十不准”的具体要求,他说,这样一个“十不准”在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干部十不准”中就有这样的规定: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不准带头参加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准拿生产队的粮款或向社员派粮派款,唱戏、演电影和其他的娱乐活动,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一律不准向社会摊派。其中还规定,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等等。这些规定虽然已经过去了50年,但在我们倡导厉行节约,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之中,它的现实意义依然很强,这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对于今天我们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用权,它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老百姓保持血肉联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