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须以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根基(3)

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须以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根基(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已经被广泛重视,聚焦点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要“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三、贯彻劳动幸福观须强调克服劳动的异化性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尊重劳动和幸福劳动,实际上是反对异化劳动,要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尊重劳动是要尊重“非异化”的劳动,也就是要反对压迫人类的劳动,反对欺骗别人的劳动,不庇护不利于人的本质展现的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能带给劳动者真正的幸福体验。

尊重劳动和幸福劳动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制度性根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只有资本才能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劳动却成为一种异化的存在。劳动的异己性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社会后果,也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现实。这集中表现为:“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19](P.157)劳动不仅成为异己力量,而且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等相异化。也就是说,劳动产品也成为劳动异化的一种表现。这种异化最典型的特点便是,“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得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20](P.158)。而这种异化也正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因此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因为变成统治工人的手段(但只是作为资本本身统治的手段)的商品,实际上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是生产过程的产物。”[21](P.468)实际上资本是死劳动,对资本的重视实际上就是重视死劳动,同时却忽视作为资本源泉的活劳动。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突出表现在死劳动不在劳动者手里而被别人占有,同时对工人有一种异化的、反对的力量。

劳动的非异化性在理论上就是要求劳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劳动的解放是在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的,是终极性的。按三大形态理论,社会主义作为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过渡和必经阶段,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有异化现象的存在,所以仍然要反对异化劳动,但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存在,还没法全部消灭劳动异化现象。在这个阶段,达不到劳动解放的高度,劳动还不是第一需要,“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22](P.162)但劳动已经成为目的和工具的统一,虽然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具有谋生手段的性质,但社会主义的劳动跟我们的终极目的有一致性,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因此,社会主义的劳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按照马克思的劳动目的化标准,即劳动应该符合人的本质,展现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就是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