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战役:粉碎三个月亡华妄想(3)

南口战役:粉碎三个月亡华妄想(3)

摘要:南口战役战场纵横3000平方公里,目前已勘察到的战斗阵地有近百个。8月7日,在南口战役爆发78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这场战役中的最高阵地——1390高地。那里,一面布满子弹孔的烽火台残壁,无言诉说着中华儿女抵抗日军侵略的悲壮历史。

这次奇袭解救了300多名同胞,还缴获了三挺捷克式机枪、四十多支金钩步枪、十几支手枪和一二百把大刀片。此后,国民抗日军的队伍迅速从几十人扩大到1000多人。1937年9月8日,国民抗日军在黑山扈天门沟地区与日军作战,用轻武器击落一架日军飞机,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

南口战役·讲述

村民被鬼子蒙着头挑死

当年的日本兵有多凶残?在昌平流村镇禾子涧村,89岁的崔正路老人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口战役期间的血泪史。

“那年我11岁,日本兵就在我们村山头上打仗,过山炮轰轰地响。村里人都往山里跑。有一天,我哥哥从下面的山嘴子慌里慌张跑上来,说我们村有8个人在那儿被鬼子蒙着头,用刺刀给挑死了,我亲大爷也死在里面了。”

说起这段往事,老人咬牙切齿,“你知道日本鬼子有多狠,怕刺刀挑了不死,把人又都推到窖坑里,没死也被憋死了。”

8个被刺刀挑死的村民有6个姓崔,是崔正路的族人。“当时跟着大人去收尸埋人,坟地里一埋好几个坟箍子。”

据崔正路老人回忆,日本人这次屠杀是因为丢了枪支。“枪是在溜石港南岭那块儿丢的,日本人怀疑是村里老百姓偷的,气急了,到各村逮人,逮着就拿刺刀挑,最后杀急了眼,路上坡上全是死人。”

据昌平史料记载,这次屠杀事件发生在南口战役中期。此前,日军久攻居庸关不下,迂回到流村一带。因为丢失枪支,8月16日至8月19日,日军对鳌鱼村、溜石港村、马刨泉村和老峪沟村进行了血腥杀戮。8月20日又血洗了禾子涧。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天时间,日军在这5个村庄杀害无辜百姓109人,烧毁房屋500多间。这就是昌平历史上著名的“西山惨案”。

占领南口一线后,日军对禾子涧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进行了长达8年的奴役。崔正路指着村口外的小山头,“我们村山上有石棉矿,日本人来了就抓我们去当劳工,给他们挖矿。矿洞现在还留着。”老人说,当年开采出来的石棉矿用碾子碾碎后,全部运送到日本,“这是日本人掠夺我们资源的铁的罪证。”

南口战役·英雄谱

罗芳珪(1907-1938年)

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少将、抗日名将。1937年,平津沦陷后,日军转移兵力向南口进攻。罗芳珪奉命率部扼守阵地,纵横十余里,从8月12日起至23日止,以千余人抵御数万之敌。当时所部已陷日军重围,仍率部顽强突围出去。1938年4月6日,在台儿庄战役中阵亡。1988年,罗芳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树桢(1898-1937年)

河北省河间市南留路人。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毕业后到晋军服役。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二师四一六团上校团长。“七七”事变后,奉命率部开赴怀来县镇边城、横岭城、骡子圈一线,阻击日军。同年8月22日,骡子圈阵地失守。为夺回阵地,他当即率部驰援,与敌展开了白刃血战。敌被赶出阵地,他腿受重伤,但拒不下火线。后日寇集中优势兵力,再次冲上我军阵地。他又率官兵顽强拼杀,宁死不退,终与所率官兵全体殉国。时年39岁。

刘芳贵(1904-1937年)

山东临清(今河北威县)人,1925年10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积功累升至第21师第61旅第122团上校团长。1937年8月19日凌晨,刘芳贵借大雾弥漫的机会率领士兵向长城西大岭碉楼发起进攻。激战到上午十时许,刘芳贵不幸腹部中弹身受重伤,后因抢救无效去世。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