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国军队在南口北山上抢修工事。
1937年8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个月,日军重兵扑向昌平北部南口重镇,欲从此地打通平绥线铁路,进而占领山西,控制整个华北。6万余中国军队集结在南口及长城一线,与7万日寇展开鏖战。
这就是与同时期“淞沪会战”齐名的南口战役。18天浴血奋战后,中国军队最终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敌1.5万人,阻滞了日军西进南下的计划,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3个月亡华的妄想。
南口战役战场纵横3000平方公里,目前已勘察到的战斗阵地有近百个。8月7日,在南口战役爆发78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这场战役中的最高阵地——1390高地。那里,一面布满子弹孔的烽火台残壁,无言诉说着中华儿女抵抗日军侵略的悲壮历史。
上午10点,记者一行在南口战役研究者杨国庆的带领下,从昌平流村镇黄花坡徒步上山,向1390高地进发。
这是一处静谧的山坳。各色野花开满山坡,山上遍地松林,青翠欲滴。山谷间,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1937年,同样是8月。这里却是一片焦土。战火、硝烟,弥漫了整个山谷。
“这地方,当地老乡叫‘倒卧坑’。”在黄花坡的一处草甸上,杨国庆特意提醒记者。为什么叫“倒卧坑”?老杨指了指周遭山林,“当年打南口战役,这块儿属于正面战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山上到处都是士兵尸体,一层叠着一层,都呈倒卧状。当地老百姓就‘倒卧坑’、‘倒卧坑’地叫开了。”
紧跟杨国庆上山,沿着不到1米宽的碎石子路,在密林中穿梭、攀爬了2个多小时,到达山脊。这时候,杨国庆放慢了脚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