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劝学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有何深意?它对我们学习有何帮助?

我曾经有一次去某地讲课,课间一个听众问我,老师我听你讲,似乎你对孔子这样的圣人特别尊重,对中医特别推崇。我问他,我为什么不推崇?孔子那么好,中医那么好,为什么不推崇?这孩子说, 中医讲的金木水火土,不就是朴素唯物主义吗,那不是非常原始层次的形态吗?后来我问这个学生,我说我问你,你是学什么的?他说某师范大学的学生,我听了以后说,孩子我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悲凉。他说,你悲凉什么?我说,你将来是要做老师的,如果你有这种观点,你会害多少人你知道吗?我说,中医讲的金木水火土是什么意思,你给我说说。那个孩子当场就愣住了,他说我不知道。我说,你不知道凭什么说中医里的金木水火土是朴素唯物主义?我说,一个不知道的人,竟然敢给人家扣帽子,这是一个人的武断和浅薄。我说,我们祖国的文化,祖宗好的文化都被糟蹋了,那根本不是朴素唯物主义!诸位,中医讲的金木水火土不是现实中的金和木,它是有着非常深刻内涵的。今天的讲座不适合把中医的金木水火土讲清楚,所以我就不展开。我当时告诉那个学生,你一辈子记好了,不了解的时候千万不能说。

大家想想,这个孩子有了这种偏见,他还能学到中国优秀的儒家和中医的文化吗?因为他骨子里的那种偏见和无知,阻碍了他学的步伐,一个人的浅薄和无知就这样造成了。多读读《中庸》,“博学之”,不了解的不能妄评。一个厨师把饭做得不好,拉拉肚子,吃一点药,肚子就好了,一顿不好的饭影响一两天;一种不好的思想,如果宣传给孩子,那会戕害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心灵如果被毒害了,会误了一个人的人生。往大了说,如果你这一辈子当老师教了几万名学生,几万个孩子的慧命都被你断了,可怕不可怕?所以,知识分子一定要宣传好的东西,一定要讲好东西,为什么?年轻的学生就像秧苗,国家绿油油的土地,结出那么多丰硕的果实,一定要把秧苗呵护好。老师作为园丁,一定要施好肥,否则罪莫大焉,误人子弟。那个学生后来也受到很多启发。不了解的一定不要妄自评价,海纳百川,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把博大的文化给排斥开来,这样岂不是很愚昧吗?所以,诸位,博学之。

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们先不说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优秀文化,你了解多少?不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的文化,你能说自己是中国人吗?用主席的话讲,要有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灵魂都丢了,我们凭什么是中国人。所以,“博学之”,海纳百川,打破条条框框,所有人类优秀的文化都要学,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和情绪而阻碍了学的步伐。

第二句,审问之。什么是审问?博学之后,还得问这些东西真的是这样吗。有些人容易犯一种毛病:一听就信,一听就反对。这都是极其无知的。比如中医,有人一听中医就觉得不科学。我说,你知道什么叫科学,你懂什么叫科学吗?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你读了没有?对不了解的东西,一听就质疑,有什么资格质疑?还有一种,听了就全盘接受,盲目相信。盲目相信叫幼稚;一听就反对,就是浅薄。怎么办?审问之,然后“慎思之”。

什么是慎思之?海纳百川,任何伟大的思想我都学,学之后,正确的态度是不盲目地相信,更不要浅薄地排斥,而是审问之、慎思之,认真研究他说得是否有道理,事情是否真是这样。自己没有真正了解的时候,态度要谨慎,要负责任。研究之后(注意,这个研究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再用学理去分析。

第四句,明辨之。明辨什么?学虽然要海纳百川,但是也要有选择,这就是明辨。分析哪些会让自己终身受益,哪些可能产生不好的导向,这就是明辨。经过明辨以后,哪些是需要终身践行的,哪些是需要扬弃的,哪些是要超越的,解决好这些问题。明辨之后,把好的东西拿出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