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先进榜样引领新风尚
15年扶起脑瘫儿的“中国好妈妈”陈梅;坚持公益18年,感召亲朋参与义工的江艳;1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和年纪尚幼孙儿的83岁“最美母亲”赖成秀;扎根大山深处,用爱点亮留守儿童希望的“中国好人”白德全;对公安事业无限忠诚的人民警察陈礼忠……提起自己身边的道德模范,家住青白江大同镇凤祥社区的王大爷如数家珍。他说,这些身边的道德模范,每一个他都认识,每一个都让人感到可信、可学。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青白江十分注重树立各类好典型,搞好示范引领,以典型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提高素质,努力传播正能量。今年,该区遴选优秀先进典型组成基层先进典型巡讲团,赴各乡镇(街道)、区级部门、企事业单位深入广泛巡讲30余场。围绕全区25名各级好人模范事迹创作优秀文艺节目10个,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四个全面主题巡讲”等主题流动道德讲堂进景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活动300余场。
为引导良好乡风,培育新乡贤典型,青白江把乡贤文化的发掘、培育、壮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村(社区)把乡贤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日常生活,组织专门人员到基层广泛收集民间族谱、家训家规等家庭文化,收集历史名人、本土精英、贤达人物、优秀青年干部、道德模范、成功人士等人物及事迹,将乡贤文化与成都榜样、道德模范、最美党员干部、最美村官、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发现具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高尚品德的新乡贤人物。目前,该区初步收集整理出彭家珍、耿明、曾道、吴惠安、曾绍琪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和历代先贤25名,挖掘推选出刘进友等新乡贤人物40余名。
打造阵地 强化宣传营造浓氛围
近日,青白江市民观察员罗慧走进大同镇凤翔社区,体验感受这里的法治文化氛围。法治广场上,老人们悠闲散步,路面干净整洁,社区环境优美。这里是青白江区打造的第一个法治文化主题广场,有法治形象墙、法治长廊、法治亭、法治格言栏、法治文化石、法治三字经牌匾、法治宣传橱窗等,法治文化气息浓厚。对此,罗慧很满意。
如今,在青白江区,不仅是法治文化主题广场这样的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受人关注,诸如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校园、法治文化机关、法治宣传长廊、法治漫画长廊、乡村法治文化墙、调解文化大院、调解文化茶园、调解文化长廊等风格各异的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让广大市民近距离地感受法治文化、感悟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娱乐休闲中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
为搭建更广泛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青白江设立9个市级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和11处基层宣传检察工作点,在12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内推广设立“法制图书角”。在大弯、城厢等10余个农民集中居住区、60余处街道巷和100余个小区院落、3个广场、20余处建筑工地建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文化阵地,打造“五个一”工程示范点,即确定了一个儿童跳蚤市场、一个主题公园(怡湖公园)、一条主题街道、一个主题广场(城市森林和谐广场)、一个主题院落(陈家院子)。
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该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手机报、新闻网等新兴媒体宣传阵地,运用网民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开展主题宣传。截至目前,在微博、手机报、微信等新媒体上,设置“依法治区”、“党史上的今天”、“党风廉政”等多个专题,总共发布信息350余条,在“i青白江”客户端、青白江新闻网共刊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0余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7月22日,“蓉城金秋志愿服务青白江区中队”成立。该中队共设立区关工委、区老年人协会、区老干部夕照合唱团、区老体协4支分队,每支分队按自身实际和特色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该中队的成立,成为青白江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新载体和新平台,成为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