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儒家的智慧与现代价值(上)(10)

摘要:中国文化的内容架构非常丰富,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中医、书法、绘画等,儒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而言,儒、释、道三家互相支撑和渗透的文化结构,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及儒家思想。郭继承教授对儒家思想的全貌做一个概括和介绍,并总结出儒家文化的对我们的启迪和教益。

再比如,近代史上列强欺负我们,阶级斗争在当时的环境里面,鼓励中国人站起来,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客观的说是起了作用的。可是环境变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安安静静的搞社会主义建设了,政策就要调整,怎么调整?你要回到中道上来,这个中道就是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居乐业。所以,大家以后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在管理过程中,在所有的矛盾和各种冲突之间,一定要找中道,不能偏。

可是,有的时候,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了,社会已经开始偏了,就需要“矫枉过正”一点,把社会发展趋势给拉回来。就好比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初期,连饭都吃不上,那个时候不得不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当时那个社会状态下,更多的是强调经济发展。可是今天不能这样,到今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社会取得一定程度发展以后,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家园的建设。中华民族将来真正的强大,除了经济富裕、强大的国防之外,还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一定要有让其他民族能学习和借鉴的文化和价值观,那是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道。

所以说,允执其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智慧。我们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偏的,我们人类的管理之所以出问题,其实是偏了。比如企业管理,业绩好了我就有奖金,这叫物质奖励。但是,单纯注重物质奖励,这个企业一定会死,为什么?物质奖励是能激发人,可是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时候,员工如果没有利益了,他不就走了吗?所以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物质的奖励之外,还一定要建立企业的价值观,这就使得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不仅有物质的积累,还有企业所塑造的那份价值观的认同。这个时候,当企业真面临困难的时候,即便是经济效益差一点了,员工仍然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能凝成一股绳,使企业渡过难关,这个政策也叫中道。企业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价值观的认同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这就是《论语》里中道的智慧,它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启发。

2、人们怎么做到孔子所提倡的境界和智慧?

孔子的思想非常多,说完它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在这里就稍微结个尾。孔子这么高的境界和智慧,人们怎么做到?这个问题就来了,孔子做了回答:“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做一个有仁义道德的人,我就能做到。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很深刻。孔子说,我讲的这些高妙的境界看起来很有智慧,很有境界,可是他不悬空的,是人人都能做到,只要你想做就能做到,叫我欲仁,斯仁至矣。这背后传达了中国儒家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什么观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大智慧。好比人人心中都有一颗光亮的明珠,这颗明珠有的时候蒙上污垢了,所以变得自私,变得狭隘了,变得愚蠢了。那么,孔子说,只要我想做,我想把我心中这个珍珠给擦亮,让它光芒四射,我就能做到,这叫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接着说过,人人心中都有觉悟自己的那种能力,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叫良知,而且这个良知人人都可以感受,怎么感受?你哪天在河边散步,一个人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也许你不会水,没办法去救,可是你看了一个人在水中挣扎的时候,心里是非常难过的,这叫恻隐之心。比如,你坐公交车,好不容易排了一个座位,刚坐上过了两站,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挤上车,就在你身边,你什么感觉?你如果假装看不到老太太,那会如坐针毡,很不舒服,这是礼让之心。所以,我告诉诸位,你看到很多事情的时候,是你的良心在起作用,任何一个人都有那个东西。比如,我们党反腐败,好多被撤查的官员痛哭流涕,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也没管好自己。他知道自己错了,那就是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说,做了亏心事,心里面难过,这就是证明那个良知在。孔子说,我说的那个智慧和境界没什么,是我们都能做到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把心中那个智慧找到,把那个大智慧找到,你愿不愿意真心去做。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