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儒家的智慧与现代价值(上)(12)

摘要:中国文化的内容架构非常丰富,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中医、书法、绘画等,儒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而言,儒、释、道三家互相支撑和渗透的文化结构,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及儒家思想。郭继承教授对儒家思想的全貌做一个概括和介绍,并总结出儒家文化的对我们的启迪和教益。

四十而不惑,就是对道理上都很通达,看什么都很通达。可我们多少人有惑啊!工作里有很多惑,人力关系有很多惑,包括自己升职的过程中,发展遇到很多障碍,有很多惑。可是,孔子四十岁的时候,他看这些事情都已经不惑了,不惑这背后有秘密的。世间的规则都有因和果,任何事情的出现,必有其原因,任何事情原因苗头出现了,必有其结果。理解这个道理之后,你再看事,你的嫉妒也好,你的不解也好,都会消解很多,像孔子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什么是知天命?这个境界很深,一个人知天命,就是一个人,不仅是对外部的道理很通达,而且是对自己在宇宙中间应该怎么活有了领悟。如果“四十而不惑”是对外部的一种通达,“知天命”则是指我本人(孔子本人)在宇宙中间,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他很清楚了,这就是知天命。知天命的境界,就是我们这一生,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这要很清楚。

六十而耳顺,什么是耳顺?我们现实中做不到,我说你好,你高兴;说你不好,你生气。表扬你优秀,你美滋滋的;说你这个人不咋地,你就生气。你为什么不耳顺?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小我的执著,你的话符合我的想法,我就高兴,当你的话不符合我的想法,我就生气。这就是被小我紧紧地包裹了,只有把小我打开了,没有小我了,拥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时候你听到什么都耳顺。这就是孔子的修为。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不逾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做什么也不违反规矩。这个境界非常大,我们现实中的人,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得做多少违法乱纪的事儿?可是孔子说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心所欲还不逾矩,他的秘密是什么?秘密就是孔子把心中那个污点给去掉了,把很多人性的弱点给克服之后,心中留下的是什么?用孟子的话叫良知。用我刚才打的比喻,就是光亮的珍珠,光芒四射,孔子都找到了,找到以后,按照那个良知去做事,超越了人欲境界,从心所欲,就完全是道德的境界。道德的成名之后的境界,而不逾矩,这个时候我们说四个字:人与道同。人和宇宙的大道是一体的,孔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都不违背道。这就是孔子的一生。

这里,我再就“六十而耳顺”跟大家说,正是因为我心中有我执,才造成我们生命中那么多障碍和不愉快。当我们看到一件事很生气,起源就是它不符合我心中的我执。人生的很多冲突都在那里,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了,你就把我执给放下了。把自己的我执放下多少,你的生命就会开拓多少。你把我执放下得差不多的时候,宇宙是我心,我心是宇宙,那个境界打开以后,再看世界,春花秋月。用那个境界看世界的时候,用佛经的话,叫“直心是道场”。心中没有障碍了,再看这个世界,就是另外一番局面,因为把小我打掉了。这个时候,宇宙、人生是一体的,那个境界就生成一个大我。

好,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