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超凡入圣——孔子的人格境界(14)

摘要:孔子曾经也是一个凡人,他是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实践,才成为了一个令人仰慕的圣人。所以,在孔子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凡人的一面,也能看到圣人的一面。从本质来看,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圣人能更全面的、更深入的观察事物,能够把握事物背后的大道。凡人则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所以,凡人应该见贤思齐、希贤希圣,要按照圣人的教导行事,要向圣人的境界不断的攀升。

四、孔子的人格理想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孔子的人格理想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当中曾经有一段话写的非常地动情,他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就是说《诗经》有这样的,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是我心理还是非常向往的。我读了孔子的著作,想见到他的为人,我到了鲁国来参观孔子的庙堂、车辆、服饰、礼器,亲自看到学生们按时的到孔子的旧宅当中演习礼仪。我看到这些情景,我心里充满了一种崇敬的心情,流连忘返,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很多很多,他们活着的时候都是显贵荣耀,可是他们一死以后,什么都没了。可是孔子他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就是从孔子到汉代传了十几代,现在的读书人仍然尊崇他为宗师。而且汉代非常重视孔子儒家,所以当时从天子到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判断衡量事物最高的标准。所以他最后概括一句话,他说孔子真的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从汉代以后,孔子这个形象在我们中国人的头脑当中就根深蒂固了。现在大家对孔子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些遮蔽了孔子的真面目、真精神,有的时候会干扰我们对孔子研究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以我想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应该特别注意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讲孔子、学习孔子?那不是孔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今天需要孔子。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对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到曲阜参观了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他在孔子研究院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摆着《论语全集》和《孔子家语通解》,饶有兴趣地打开翻阅,并表示要仔细地看一看。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