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党员"刘国保(2)

老调解员登门入户化解矛盾 20年学雷锋服务百姓

摘要:有的人退休就是工作的结束,而他却是一个新工作的开始。1995年,湖北省黄石市普通工人刘国保因工伤提前退休,但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开始做志愿服务工作。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率先在黄石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20年来,他拖着伤病的身体,走街串巷了解民情,登门入户化解矛盾,风雨无阻,从未间断。2015年7月,年过七旬的“老雷锋”刘国保因病去世,享年75岁。2015年10月,刘国保荣登“中国好人榜”。

刘国保的调解本上,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2011年,80岁的老人宋亚先老人反映:他在楼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7楼居民汪先生种在楼顶的葡萄藤挡住了光照。老人要求汪先生把葡萄移走,对方不同意,双方为此起了争执。 

刘国保一次次爬上7楼汪先生家,先是吃闭门羹,被汪先生骂出门,后来找汪先生儿子做通思想工作,再一起劝说汪先生,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协调,汪先生终于腾出位置,宋亚先老人的热水器真正有了太阳能,问题得以解决。 

20年来,刘国保拖着伤病的身体,走街串巷了解民情,登门入户调解纠纷,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好事3000余件,化解邻里矛盾和纠纷1000多起,他因此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刘国保在下陆区铜盛社区巡查。

刘国保在下陆区铜盛社区巡查。

铜都社区书记龚平说,刘老走到哪里,爱心就洒向哪里。人们纷纷称他“老雷锋”。 

2012年7月1日,在下陆区铜都社区党员会上,刘国保老人一边将手里的一叠现金分别塞到5个小学生手中,一边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20年来,刘国保将各级各部门给他的奖金,连同自己的工资一并拿出来,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子。 

每逢端午,重阳、中秋等节日,刘国保总会带领志愿者去福利院为老人们演出文艺节目,看望老人,登门慰问困难群众。

2.养成生活小习惯,只为更好服务群众 

在刘国保家中,有一个专门的抽屉,里面攒放了一屉零钱;他每次去医院看病,都会找医生要点多余的处方单;在医院住院,他也总是喜欢和别人聊家长里短…… 

养成这些生活小习惯都是有原因的。攒一屉零钱是为平时化解矛盾使用。刘国保的家紧临新下陆南村菜场,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到菜场转转,看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管管”。一次,一名摊贩和一名顾客为了一元钱发生了冲突,卖菜的说买菜的少给了一元钱,买菜的说“不差钱”、一分也没有少给,两人恶语相向。“巡逻”至此的刘国保连忙走上前去,掏出一元硬币递给摊贩说:“不就是一块钱的事,我给你。”买菜的看是刘国保来了,还自掏腰包为自己垫钱,心里过意不去连忙拦住说:“怎么好意思让您掏钱呢,这个钱我来掏。”摊贩看到买菜的主动让步,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连声说:“算了算了,可能是我没有看清楚,一块钱多大的事啊,你以后多来我这里买菜就可以了。” 

“刘国保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并举行授旗仪式。

“刘国保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并举行授旗仪式。

刘国保还有一个生活小习惯,他每次去医院看病,都会找医生要几张处方单存留。每逢有群众来求助,他就像医生会诊一样,在处方单上做好记录,写上日期,小小处方单变成了刘国保的群众“求助单”,他将群众的“求助单”按照日期排列好,时间长了,“求助单”就变成了刘国保的服务群众日记本。

由于患多种疾病,刘国保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医院中度过,住院时,他也总是喜欢和别人聊家长里短,了解病友的情况,看有没有自己能够帮到的事情。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