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厚淳: 千年学府,千载学规 (2)

——《白鹿洞书院揭示》

摘要:白鹿洞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最完整、最正规的大学校规——《白鹿洞书院揭示》。从李勃兄弟隐居读书开始,1200年过去了,白鹿洞书院经历了它的辉煌与衰落。今天,作为大学的功能,它已风光不再。但是,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帝王关注、鸿儒云集、名家辈出、智能汇聚之地;这里,曾经是古圣先贤们投入哲学思考和进行雄辩讲述的场所;这里,曾经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记忆,值得我们珍藏。

二、白鹿洞书院得名由来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叫“白鹿洞”。你们都知道,宋代的四大书院中,其他的三大书院都是以地名来命名的。白鹿洞书院在古代是处于江州,具体地讲它是属南康府管,也就是现在的星子县,宋代的级别比较高,叫南康军。朱熹是南康军的知军,他在那里三年。那么,其他的书院都是以地名命名,怎么唯独这个地方搞个“白鹿洞书院”呢?所以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它的名字的由来。

唐代的李渤,有的朋友恐怕不太熟悉,但我如果举到一篇文章,你就十分熟悉了,这就是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家读了《石钟山记》,一定记得它的结尾有两句话:“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东坡所讥笑的那个政府官员就是李渤。我在这里说一下,苏东坡一辈子喜欢笑人家,事实证明他有许多地方都笑错了,石钟山名字的由来他就笑错了。当然,郦道元和李渤是不是完全正确?也不一定。本来石钟山的命名就很简单,就是远远的看过去,它就像古代一个倒扣的钟,没有那么复杂。李渤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少年的时候和他的哥哥李涉两个人要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读书。所以我经常夸奖,我说真亏了他找啊。如果到了那个地方,你会惊叹,他怎么找得到这个地方?真了不起啊!他找到了,他觉得这个地方特好,找到这里读书。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个时候把自己封闭到山里面读书,除了读书以外,其他的生活是极端难受的。为了排遣,他就养了一个——用我们现代话讲——宠物,养了一头白鹿,不知道他从哪儿找来的白色的鹿。据历史文献记载,这头白鹿十分有灵性,灵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李渤如果要买一点什么东西,他不愿意走,因为走太累了,怎么办?他有一个小布袋子,就把一些零碎的钱放在里面,然后写个条子,挂在鹿角上。白鹿就会跑到路旁边的小杂货店去。店主人一看鹿来了,把那布袋子解开一看,把这个东西装好、绑好,白鹿又跑回来。这是据传,是传闻。鹿有灵性,恐怕还灵不到这个份上。

正因如此,这头白鹿和李渤在当地就很有名,人们就称李渤为“白鹿先生”,给他取了一个雅号。慢慢地,时间长了,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白鹿洞”。那么有人说,怎么叫洞呢?这个地方没有洞啊?它四面是山,一条小路一直下去,下多久呢?步行大概35分到40分钟走。现在如果用飞机航拍,它就有点像一个朝天的洞,因为它很深,俯瞰像一个朝天的洞。

但是我又要告诉大家,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有鹿,也有洞。怎么来的?这里就牵涉到几个人。有好事者,那个好事者是谁呢?就是明朝一个知府王溱,他到这个地方来一看,哎呀,这个地方叫白鹿洞,没洞怎么行呢?所以他就召集手下人,当然也请了一些力工,很正规地像模像样地举行了一个祭奠山神的仪式,祭山开洞。在明伦堂后面有一座小山,他就在那个小山的下面挖了一个洞。他挖好这个洞,任务完成后走了。

五年以后,他的继任者何岩来了,也是个知府。他来看,这个地方叫白鹿洞,没鹿,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下,就命令手下的人,找了一个当时工艺水平很高的石匠,叫他用石头琢了一个石白鹿。这个石匠恐怕真是个艺术家,因为这头石鹿的设计水平极高。把石鹿琢好以后,他也举行仪式,就是把石鹿供奉到这个洞里面。这样,白鹿、洞全有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了,60年后又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葛寅亮。葛寅亮不但是一个学者,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很廉洁的官吏。他来了以后,人家就向他汇报白鹿洞是怎么来的。谁知道葛寅亮一听很不高兴,说画蛇添足。就是胡闹,完全没有必要。于是他一声令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处理掉,把洞一封,把鹿一埋。这一埋埋了多久呢?300年,一直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了,政府拨钱重修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里面有个礼圣殿,在修礼圣殿施工的过程中,把这个白鹿给挖出来了。现在白鹿是镇洞之宝了,所以现在又把它洗刷干净,重新放到洞里去了。这就是白鹿洞书院得名的整个过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