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红似火 不坠千里志(4)

晚霞红似火 不坠千里志(4)

——记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原副行长、离休老党员王杰平先进事迹

摘要:王杰平是一个永葆革命传统和本色不改的老党员、老干部,是个思想健康、精神振奋的耄耋老人,是个家风清正、持家有方的一家之长。他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精神”。这种精神很值得传承和弘扬。

三、勤学不倦 一以贯之

对于王杰平来说,学习始终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为锲而不舍地学习,王杰平的人生才变得如此丰富和与众不同。现在的王杰平,清晨起来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昨天浏览过的报纸中的重要文章再重温一遍,至于遛狗、养鸟,他没有时间弄这些东西。吃过早饭,上午便到机关老干部活动室,他担任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已经20年了。活动室里,大部分人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或者几个投缘的人凑到一起聊天。王杰平大部分时间里以读报纸为主,有时还要组织大家学习一些文件。有人说王杰平,报纸都看了几十年了还没有看够吗?别杞人忧天了,咱们这些老东西没用了。对此,王杰平不解释,也不反驳,依然继续自己的事情。他明白,和自己一样,老同志们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是该轻松轻松享受生活了。不过,对一些爱发牢骚的人他不理解,也不满意,心想国家每月发着离休金、退休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要是有人说国家的事与自己没啥关系,王杰平肯定会反驳:我们都是吃共产党的饭过来的,养老也要靠国家,不能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没良心!应该做个永远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的老共产党员、老干部。

下午,他多数情况下在家里会见来访的客人,不少是求他帮助解困的农民朋友,很多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家人的事情,而是农村老百姓的事情。如果没人来访,他就会按计划阅读我党领袖们的传记:《毛泽东》《周恩来传》以及有关我党历史的书籍、杂志。但凡发现具有保存价值的一些文章,他就剪贴下来。如果天气好,傍晚他到比较僻静的马路上散散步,这是他锻炼身体的主要项目和方式,他喜欢最简朴的生活方式,散步不失为一种途径,一边走还可以思考问题,可以回顾往事,可以深刻咀嚼看过的文章,读过的报纸。

王杰平晚饭非常准时,18:30吃饭,半个小时后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自打有了电视机,这个节目他是必看的。熟悉的人都知道,此时他会谢绝一切应酬,一般的电话也不接。如果这个时间段有人打扰,他会不高兴。他希望了解国家大事,了解世界风云,把学习的靶向永远锁定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时事领域。新闻联播后的电视连续剧,他最喜欢的是有关党史、领袖传记、国计民生等方面的剧目。如《长征》、《开国大典》、《三大战役》、《青年毛泽东》、《太行山上》等。最近,王杰平还担任了正在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柏坡》的顾问。在他眼里,看电视剧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纯粹的娱乐。那些过分热闹,甚至内容卑俗的节目他不看。如果没特别喜欢的节目,他就会静坐在书房里,继续阅读报纸或杂志。在他的日程里,永远有正在阅读的计划和目标,什么事都可以间断、拖沓,唯有学习不能,也不会松懈和间断。

晚上十一点半左右,王杰平上床睡觉,睡觉他也要伴着书本或报纸。谈到读报纸,他说,参加工作时因为只读到高小一年级,不看报就胜任不了工作,时间久了这就成了习惯。他订了很多报纸,其中《人民日报》就订阅了60多年。

这样的生活节奏,便是这位84岁老人的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半点虚构。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未免有些单调、枯燥,但他却过得津津有味,倍感充实和有趣,或者说,这也是他漫长的工作经历的正常延续,注意学习、加强学习,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有任何的做作和牵强。离退休的党员干部以千万计,大多数人在怎样生活,怎样过晚年,可能多彩多样,但千万之中的王杰平,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却让人非常感动,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爱学习的同时,王杰平也爱写作,前些年,他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写出了近20万字的回忆录,把他多年保存的资料、照片都找出来,一一进行了认真的比对、挑选。尽管有年轻人帮忙,但主要还是老人凭借自己超常的记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字斟句酌、忠于历史,终于写成一本内容真实、文笔无华,令人爱读的回忆录—《本色》,此书于2014年6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追述了他自年轻时就潜心学习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收获。他说,学习成就了他的职业,使他由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自己漫长职业生涯,主题就是读书、写作、讲话、研究问题,一以贯之。“个人因学习而成长,政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因学习而进步,国家因学习而富强。”在回忆录中,王杰平谈到,是学习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坚定了他对党的信念:“回顾自己的一生,之所以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在公道面前没有丢弃良心,主要是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那个年代的老领导几乎都是廉洁奉公的模范,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人格形成和政治修养的提高都有深刻的影响。在潜心向领导、同事学习时,在阅读党的伟人传记时,一定对照自己,特别是我党领袖们做人的气节、为官之道和精湛的领导艺术,都令我深深佩服。我会永远保持自己的正直、真诚、与人为善、坚持原则的品格不变、党性不变,牢记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

四、廉洁俭朴 注重家风

王杰平的晚年是幸福的:一是身体健康,84岁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状态良好,幸福指数很高。他的老伴今年87岁了,不但生活可以自理,还可以打理家务,使王杰平没有任何家庭负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身上连一把钥匙也不带,兜里几乎不装一分钱,因为他可以不管家里的一切杂事。二是他有可以安度晚年的经济条件,他的收入谈不上富裕,照他的话说就是:钱不多但够用。孩子们都事业有成,没有一个“啃老族”。因此他不像别的老人,还得为孩子们的生活操心出钱。三是他的子女个个都争气成才。孩子成才对中国的家庭是最为重要的,谁家都希望孩子成才、有为、生活幸福。这些要求他的子女们可以说都做到了。他的儿子、女儿、儿媳、女婿都事业有成,工作努力,个个家庭美满幸福。如今孙子辈也都学业精进并参加了工作。“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王杰平看来,这一切,都来自于良好的家风,家风正,则家业兴、事业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提到重要位置,廉洁自身,廉洁齐家。”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