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红似火 不坠千里志(6)

晚霞红似火 不坠千里志(6)

——记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原副行长、离休老党员王杰平先进事迹

摘要:王杰平是一个永葆革命传统和本色不改的老党员、老干部,是个思想健康、精神振奋的耄耋老人,是个家风清正、持家有方的一家之长。他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精神”。这种精神很值得传承和弘扬。

五、缅怀伟人 志在千里

王杰平有个多年的夙愿和情结,那就是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到党历史重大转折或对党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圣地去拜访一下、参观一下,一定要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乡故居、工作生活场地去亲自走一走、看一看,目的只有一个:重温党的历史,汲取伟人人格力量,为自己充电、蓄力,学习、缅怀伟人,始终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状态,走完自己的生命里程。

年轻时候,王杰平有幸两次见过周恩来总理,亲眼目睹了周总理的风采和日理万机、亲民、勤政的光辉形象。他感到,这是党褒奖给他的无上荣誉,也是他一生最感光荣的经历。他们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两次见到周总理无不投来羡慕的眼光,而他也默默地把周总理当成人生楷模。若干年后,他到中南海参观,高兴之余,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毛主席住过的丰泽园和周总理曾生活工作过的西花厅。目睹丰泽园、西花厅简陋而实用的办公设施,王杰平即刻浮想起主席、总理呕心沥血、孜孜为国的情景。西花厅的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让王杰平特别感慨。总理的办公室,除了三四个书柜、会议桌,日常摆放的报纸、杂志,再没有任何装饰和摆设。总理生活的地方更简单,听讲解员说自总理住进西花厅,就没有进行过任何修缮,完全是清末民国的旧样子,这与他的地位和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每每说起这次参观经历,王杰平激动之情都溢于言表。

2011年春天,王杰平专程去江苏淮安,拜谒周总理故居。在那里,他仔细瞻仰了伟人出生、成长的院落。纪念馆前,看着由胡耀邦题写的“全党楷模”匾额,内心激动异常,纪念馆内的所有照片,他都一一认真看过,特别是看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时,不禁热泪滂沱,泣不成声。此时此地,王杰平只能用泪水来表达对总理的深情。

平时只要有空,王杰平就会反复研读《周恩来传》,他把有关总理的回忆文章收集起来,把有关总理的图片收集起来,集成了厚厚的本子,经常浏览、阅读。王杰平对总理的崇敬热爱,对总理的感情,真真切切融入到了血液中、精神中,激励着他为事业不断努力前行。

不仅是周总理的旧居,但凡有机会,王杰平都会到各地参观革命故地旧居。在上海,他专程参观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后又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参观红船,重温党的诞生史实,缅怀12名一大代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白色恐怖笼罩的黑暗中国,是怎样找到了生存发展的希望。

2011年夏,王杰平来到贵州遵义。这座以遵义会议和酒文化闻名于世的历史名城,最吸引人的还是座落在遵义老城区的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旧址。在那座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里,党中央确定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参观遵义会议旧址,想到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远走高飞,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王杰平更加确信和坚信我们党的伟大,她不但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同时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坚强的中流砥柱。

2012年4月底,王杰平由家人陪同来到红色圣地福建上杭古田。在这里,他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屋顶上的闪光大字“古田会议放光芒”格外醒目。站在毛主席当年用过的办公室之前,想着主席当年在那个一灯如豆的不眠之夜,笔走惊雷,一夜写就的长达两万字的著名文献《古田会议决议》;再看着祠堂地板上当年代表们御寒烤火的灰烬,王杰平心中无比感叹: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是啊,“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在这里谋划了我党建军、建党决议决策,这个小小祠堂,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所系,有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所系。

再后来路过西安,王杰平专程拜谒了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墓地。对这位主创了陕甘边区和主政大西北的革命家,王杰平始终深怀敬意,当然也对他曾经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无限的同情和愤慨,更为他平反后不计个人荣辱,“杀开血路”、“创建特区”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联想到之前在深圳看到的祖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欣欣向荣的景象,王杰平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那天,他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瞻仰感受:“继承前辈革命精神,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红都延安,是王杰平多次去过的地方,在职时他就来这里学习过。离休后再赴延安,一个不落地看过枣园、杨家岭以及党政各机关的驻地,王杰平又生出许多新的感慨和情怀。感受解放区大生产运动、全党整风,学习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数次反共高潮的历史,特别是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旧址,王杰平不由想起了家乡西柏坡,两地相距千里,但那面鲜红的绣着镰刀斧头的旗帜,那冲天的夺取革命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永远都是那样一脉相承,鲜活饱满。

缅怀伟人,访寻红色故里和伟人足迹,所有的一切,都在激励着王杰平,这使他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志存高远。王杰平是一个永葆革命传统和本色不改的老党员、老干部,是个思想健康、精神振奋的耄耋老人,是个家风清正、持家有方的一家之长。他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精神”。这种精神很值得传承和弘扬。

在王杰平看来,作为党培养起来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不论在职还是离休,都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心思放在党的事业上,即使不能横刀立马,亲临战场了,也要以全部身心关注党和国家的命运;要“心中有民”,心系群众,急老百姓之所急,愁百姓之所愁,想百姓之所想,忧百姓之所难,永远和最广大、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心中有责”,要能干事,敢担当,响应中央提倡的“精准扶贫”号召,多干那些对人民群众有好处、造福子孙后代的实事好事;要“心中有戒”,心里永远存着敬畏,慎独慎微,两袖清风,不做任何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王杰平的学习笔记本上有一首不知从哪里抄来的诗,其中蕴含着严格的自律精神:“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已知”。

良好家风是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码的书本,是传承家庭正能量的精神DNA,是陶冶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熔炉。王杰平无疑是他的家庭乃至整个家族淳正家风的培育者、建设者和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像王杰平的家庭那样,始终保持风清气正、温暖和谐、积极向上。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