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解读(8)

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解读(8)

摘要: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作出部署。这些年来,北京市将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待,优先发展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22.“留学北京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大力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是国家加强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促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国际化和现代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北京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北京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北京市于2011年制定了“留学北京行动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优化北京留学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来京留学政策规定,建立和完善市教委牵头,外事、公安、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参与的市级层面的工作协调机制。不断提高新兴学科和专业的水平和吸引力,优化留学人员教育学科专业及教育资源结构。完善质量建设体系,完善奖学金体系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扩大宣传北京留学环境。

第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的科学发展。采取国际通行的审核、考查、考试等相结合的灵活招生方式,规范招生录取。不断创新留学人员教育培养模式,探索进行学历教育弹性学制试点。在继续提高传统优势留学专业建设水平、打造汉语授课品牌专业的同时,增加开设英语授课学位及进修课程和与国际教学内容衔接的课程,重点支持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优势的学位课程。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改善留学人员的生活服务,支持留学人员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毕业生服务。

23.如何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改革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十三五”时期,北京将采取以下措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教育统筹机制。加强市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完善市政府统筹推进、教育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各区政府联动的教育统筹工作机制。建立部市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会商机制。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程序,确保全市统筹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和政策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统筹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依法细化市、区两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权力,明晰各政府部门的教育职责,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权力运行程序,确保教育责任履行到位。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更有效地激发各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有效性。

三是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减少政府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全面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拓宽家长、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教育管理、评价和服务的渠道,完善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合作共治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引导形成支持教育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24.今后北京将怎样推动公办学校办学机制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助于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进一步推动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首先,完善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机制,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融通共享,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其次,扩大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深化委托办学、合作办学等试点。最后,充分利用首都资源集聚的优势,继续推动在京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部门、社会机构参与和支持中小学发展。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