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为科学理论
二战以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社会学者、心理学家研究在企业中发生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行为科学的理论。行为科学,就是研究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通过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优化人的行为,提高生产率。研究思想和行为的关系,这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很有相似性啊?所以,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行为科学的一些观点。行为科学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概括地从四个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 行为科学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论
你要做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首先是怎么看待人性,这是一个起点。在这方面,行为科学有很多说法,我们介绍有三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观点一:“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是由美国学者梅奥提出来的。他认为,应该把工人当作“社会人”看待,而不要当作“经济人”。什么叫“经济人”?就是给他发工资、发奖金,给他经济报酬就够了。那么,梅奥认为仅仅这样就不够,应该超越“经济人”。所以,他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社会人”除了追求经济收入以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是他的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是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还有非正式组织。作为一个企业,正式组织是什么?一个工厂,下头有班组、车间、工段,上面有公司,它是一个正式组织,由各个环节组成。那么,非正式组织是什么?就是人因为爱好不同、兴趣不同,甚至品位不同,大家兴趣相投地往一块扎堆,形成各个团体,这就叫非正式组织。不知道大家看过没看过天津的工人作家蒋子龙的一本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其中有一个青年工人叫刘思佳,这个青年工人就是他们企业里面非正式组织的头头,他老跟厂长对着干。你说他不对吧,有时候还他挺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堵是堵不住的,因为他是人,他有思想,他有情绪,而且他还是一个小头头,他可以组织点人,这些人还都听他的。所以,厂长就不是堵,而是疏,理顺了关系,刘思佳就和厂长很好地配合工作。这个非正式组织后来就引申到社会上,叫非政府组织。对于非正式组织,要因势利导,要用好,不要硬顶、不要硬堵。
第三个判断,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士气的高低,而士气高低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因此,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处理好企业中的人际关系。
“社会人”假设学派非常重视人际关系。我们现在也很重视人际关系,我们讲和谐,和谐就是关系的和谐,包括干群关系和谐。
观点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
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第一,生存,吃喝穿住行,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第二,安全,人要有安全感,有安全保障;第三,感情,人人都有感情的需要,要有归属感;第四,尊重,人都有自尊,需要被尊重;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从低到高,从生存、安全、感情、尊重到自我实现,这就是生存与发展。这里对人性的假定就是人有这五个程度的需求,你要满足他的需求。
观点三:X—Y理论
这是由道斯·麦格里格提出的。X理论是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不爱干活,怕负责任,宁愿被领导,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既然这么假定人性,那么你只好驱赶他干活,这就很消极。所以,麦格里格认为,这种假定过时了,所以他就提出了Y理论。Y在X的后头,是超越性的理论。Y理论对人性的假定是,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你老让他休息,他可能就烦了,他要找点事干干,所以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且有相当程度的想像力和创造才能。基于这种对人性的假定,我们就应该通过满足人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使其能够融合发展。实际上,这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说的另一种表达,而道斯·麦格里格说得更直白。我们传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也是认为人天生有很多积极的东西,怎么把积极的东西扬长避短、抑恶扬善,这就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人性的一个假定。当然,我们不是说这是思政工作,而是行为科学提出的一个观点。
2. 行为科学关于激励的理论
观点一:工作绩效公式
这是一个著名的公式:工作绩效=能力×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能不一样,有大小,但是要激励他,就有可能超常发挥。
观点二: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就是两个因素,哪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叫保健因素,包括工资、职务、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人事关系。没有这些因素将引起许多不满。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只能消除不满,而不能引起满意感。什么才能有满意感呢?那就需要第二个因素——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比保健因素高一级了,工作本身有发展前途,做出成就,得到赏识,赋予责任,这些都属于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可以让人有满意感。
3.行为科学关于群体的理论
观点一:群体组成四要素论
群体组成四要素是哪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活动,一个群体不搞活动,死气沉沉,不行。第二个要素是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这个群体的互动、信息沟通和行为响应。第三个要素是思想情绪,就是这个群体的主旋律,这个群体成员的态度、感受、信念等。最后一个要素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往往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