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梁八柱”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梁八柱”作了非常准确的概括,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那么,“三去一降一补”彼此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还是有先有后的?我认为,尽管“三去一降一补”之间的顺序关系不是特别严谨,但是顺序关系是必须要有的,这个问题也是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那么,这里涉及三个问题:
第一,“三去一降一补”彼此之间有顺序的要求。
第二,对“三去一降一补”的属性也要进一步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战略,它的目标是满足需求,满足需求的表现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换句话说,我们说的“四梁八柱”“三去一降一补”都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甚至连中介目标都算不上(中介目标是“二力”和“三率”,即内生动力、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率,刚才已经给大家分析得很清楚了)。那么它是什么?它是实现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三去一降一补”的真实定位和属性。既然它是手段,在运用时就要有手段与手段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要有手段与最终目标、中介目标之间的匹配度和统一性。去库存改革,降低房地产库存是手段,不是目标。如果把降低房地产库存当成了目标,就是投资性需求,是继续扩大房屋的投资概念,形成房价要上涨的预期,是降低房地产库存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但是这个方式和方法是把去库存当成了目标,而不是手段。如果当成手段会怎样?房地产库存高起会带来运行中的重大经济风险,为了防止宏观经济风险的形成和爆发,就要降低房地产库存,而降低房地产库存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防止宏观风险的累积和爆发,因此就不能继续加价格,不能继续推动投资性需求,而要回归到手段的要求中。它其实是通过降低房地产库存来降低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降低宏观经济的泡沫压力的。所以在这个条件下,我们要让它回归到应有的手段角色中。
第三,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有了新的工作重心。这些新的工作重心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结构那么清晰,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战略,“三去一降一补”是战略的手段,而相应的手段下又有措施,它们彼此之间要有呼应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时,不能就某个工作要点去谈这个工作要怎么做,而要把它放到整个体系框架下进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梁八柱”没有变化,依然是“三去一降一补”,深化的表现就在刚才所说的三点内容当中。第一,对“三去一降一补”的内在结构讲顺序;第二,对“三去一降一补”的内在构成属性进行明确;第三,对“三去一降一补”内在构成的政策措施提出要求。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刚才已经用房地产去库存的例子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接下来我主要分析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三去一降一补”能否排顺序?排顺序的方法有很多种。从政策的角度出发,所谓政策的先后、政策的重与轻,都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变化。也就是说,有一些政策是我们马上就能做,而且做起来的效果也能在表面上得以展现的。但是表面上的展现偏短期化、偏表面化、偏碎片化。所以,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就是它的顺序。
第一个,最表面的是什么?是去产能。通过去产能对经济环境的运行条件进行优化,把经济资源,特别是把闲置的、低效配置的要素资源拿出来重新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去产能,资源就被固化在那些低效的领域。只有去产能,把资源拿出来重新配置,才可能产生效率的提升。只有把市场空间腾出来才有可能为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不仅仅是个体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要把一些产品退出的市场空间让渡给体系化的创新、调整和优化提升。
第二个,去库存。去库存就是有效地解决和控制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给企业的生产决策增加主动性。当企业对风险不那么担心的时候,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才有可能真正面向未来展开。所以,我们第一是去产能、腾资源,第二是去库存、降风险。
第三个,降成本。风险降低以后,新的要素和资源空间又形成了,接下来就要进行现有企业运行环境、经营环境的改善。而经营环境、运行环境得以改善的重要表现,就是降成本。只有当企业的成本降了,效率提高了,积累提高了,企业才可能面向未来去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降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重要空间和效率支撑。
第四个,去杠杆。完成了降成本以后,企业已经达到了良好生产收益的预期,接下来就得让它的生产收益的预期转变成实际行动。投资的背后是融资,我们要想让融资尽量不产生新的风险,并且极大地拓宽融资渠道,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转变和优化原来以债权为主导的融资方式,逐步把债权为主导向更加平衡的融资结构的局面转变。比方说大力增强股权投资,进行一定程度的债转股改革。这些都是降低企业杠杆、降低企业现金流风险、让收益率主导资产价值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通过去杠杆改革,能够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能够把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所腾出来的资源和空间充分地运用好。
第五个,补短板。我们要通过补短板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维护经济发展运行中的公平要求,保障产权稳定性和严肃性,保障产权价值。通过补短板的方式,为整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市场机制条件、企业积累条件,激发企业家的激情。那么“三去一降一补”在我们所罗列的逻辑下,就变成了由表及里的顺序,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去杠杆和补短板。
由于第二个问题我刚才已经用房地产去库存的例子进行了简单讲解,接下来我主要再分析一下第三个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