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与行动(7)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与行动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和行动,我们要从当前的经济运行出发,寻找它的理念和行动的落点。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结构性失衡,而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就是经济循环不畅。我认为,经济循环不畅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没有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大量的要素和资源被低效率地配置到一些低效的生产部门当中;二是供给体系找不到需求,要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掉,很难卖,市场出清不了。要素市场的错配和商品与服务市场的无法出清,是导致经济循环不畅的两个重要表现。

那么,这两个表现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结构性的失衡。结构性怎么失衡?就是供给体系没有办法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当需求结构变了,供给体系却不变,就会形成市场出清的困难。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当市场需求改变,供给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做出调整,这是第一点,叫及时性。第二点,这个满足还要在价格可承受的条件下来满足,价格的承受能力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关联在一起。第三点,个性化同时要求产生匹配的时间区间要好,这就要求我们对需求的把握不能从数量上、规模上把握,而必须从功能上把握。也就是说,匹配需求并不是匹配数量和规模,而是匹配对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生产到需求之间的商品市场的出清,就要求我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差异化产品,而差异化产品的长处和特征又是功能性的表现,是我的功能跟别人的功能不一样,我能够更好地匹配个性化对功能的需求。这是形成的第一层次的调整和优化。

第二个层次,在要素和资源市场层面,怎样解决要素和资源市场的低效率配置问题?核心是要做好打破垄断,实施价格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让前端的要素和资源在配置过程中,以效率为先导,以价格为指标,进行最有效率的配置,而不是受到一些扭曲性因素(比如垄断因素、价格控制因素、国有企业因素等)的影响。要着力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两个“毫不动摇”目标——毫不动摇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我们的理念。那么,中央对在这个理念下要形成的平衡的要求也非常高——“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也就是说,我们要形成的平衡不是一种暂时平衡的点状态,而是一种持续性的时期状态,均衡条件是一种持续性的平衡条件,并且是在资源得以有效充分利用条件下的平衡条件。平衡强调的是商品和服务市场是出清的,强调的是均衡。也就是说,在要素和资源市场充分有效配置的条件下,商品和服务市场的高度有序的出清,就叫做均衡。现在,均衡前面又加上了“动态”二字,这个要求就非常高了。“动态均衡”既要求均衡是时时刻刻变化的,又要求能够维持好均衡的状态,这绝不是对供给体系的一个简单的提高、转变,而是必须对供给体系从企业组织、市场结构、定价机制、市场运行在整个体系、系统上,进行深入的调整和优化,只有这样才可能构建动态均衡的发展要求。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就是要解决好经济循环不畅,化解结构性失衡,形成的方向是供给体系要能够匹配需求结构,而这种匹配还要求是“动态均衡”的匹配。所以说,这一理念的创新创造是非常大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