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地方生活,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一排排整齐而崭新的高楼,双向四车道的水泥路,超市、诊所等一应俱全……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油亭村53岁的贫困户刘邦学至今都不敢相信,他就这样告别了困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大山。
“以前想去镇上买点盐,都要在烂泥巴路上走几个小时。”刘邦学向记者描绘着从前的样子:一间破木屋四处漏风、黢黑的小水窖里永远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满村的牛粪猪粪散发阵阵恶臭……
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身无所长的刘邦学想要走出大山是难上加难。
2015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五个一批”工程,其中要求“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谁能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带电梯的房子!”刘邦学告诉记者,如今他家在城里分了安置房,人均20平方米,政府还帮他就近安排了就业。“每个月工资1800元,我还准备在附近找个门面,开个小餐馆。”
像刘邦学这样的情况在贵州还有千千万万。2017年,贵州省计划易地扶贫搬迁18.1万户75.2万人,涉及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603个。
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涉及22个省份的约1400个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成功使数千万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踏平坎坷再出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再一次向贫困发起总攻,用双手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参与采写记者:邹乐、姜磊、李坤晟、娄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