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翻山跨河进津冀

优质医疗资源翻山跨河进津冀

摘要:“我得上北京看病去!”河北人刘建生,现在依旧清晰地记着,当初说这句话时的焦躁和无奈。“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居然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的大专家,享受这么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昨天,躺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燕达医院神经内科双人病房里,刘建生感叹着说。

燕达医院门诊大厅显示屏上,实时发布北京专家出诊信息。刘菲菲/摄  

“我得上北京看病去!”河北人刘建生,现在依旧清晰地记着,当初说这句话时的焦躁和无奈。“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居然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的大专家,享受这么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昨天,躺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燕达医院神经内科双人病房里,刘建生感叹着说。

燕郊镇,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这里,聚集着数十万在北京工作、河北居住的人口。这座常常被人们笑称为“睡城”的小镇,曾有一件事——就医难,时时让居住于此的老百姓无可奈何地“清醒着”。

3年前,京冀医疗体系不互通、少交流,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无法真正惠及京外地区,大批外地患者只有舟车劳顿地涌入北京看病。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和抽样测算,2013年平均每天有70万外地患者进京就医。其中,毗邻北京,来自河北省的患者占到23%。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建成于2010年的燕达医院,虽是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拥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医疗检查及手术设备,但就诊患者寥寥。截至2013年底,日均门诊量从开业初期的100人次,缓慢增长到150人次,医院一期建成的1008张床位,闲置率高达70%以上。

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卫生计生部门立即开展京津冀卫生协同发展研究。2014年5月,北京朝阳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京冀医疗合作正式启动,北京把优质医疗资源跨过潮白河“送”了过来。朝阳医院管理人员和科室专家入驻燕达医院,双方在普外科、骨科、妇产科、消化科、心脏科等领域展开合作。2015年,燕达医院门诊量较2014年增长83%,去年朝阳医院派来的专家提供诊疗服务已占燕达医院年门诊量的三分之一。

朝阳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卢长林来到燕达医院3年来,已经吸引了不少患者追着他前来就诊。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林淮就是看中了燕达医院的医疗专家优势,才放心地把92岁的老母亲沈懿送来燕达医院旁边的燕达养老院。老人已有60年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病史,以往就医总是开些药保守治疗。可今年初,老人血压飙升到200多,药物已无法控制。在老人血管钙化严重的条件下,卢长林教授成功为老人做了手术,现在老人血压已恢复正常。“不仅有北京专家,北京医保也能在这里实时报销,太方便了!”林淮感叹说。

北京——河北燕达医疗合作项目只是京津冀5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之一。目前,还开展了北京——张家口医疗合作项目,以满足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医疗卫生保障需要;北京——曹妃甸医疗合作项目,服务于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首钢等在京企业外迁;北京——承德医疗合作项目,逐步形成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保定医疗合作项目,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医疗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通过5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的开展,把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翻山跨河地“送”出去,满足当地百姓医疗需求,将有效缓解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压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