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北京】打通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动脉(2)

【奋进的北京】打通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动脉(2)

摘要:中关村是关于创新的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我们的定位就应当是“平台服务员”,培育这里的创新文化,培养出创新生态系统。

落地生根后还要开花结果

讲述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扈德辉

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迎来了两周岁生日,我们举办了2017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合作峰会。峰会期间,瑞欧盈、宜普若、思科、三一重工等多家中外企业同意合作建设保定中德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批过亿元的高端制造项目顺利签约落户保定。

让我感动的不止于此。4月份,保定市正进行街道改造,高新区社发局得知我们要举办大型会议后,率先将创新中心门口的步道、草坪完成整修。签约当天,保定市市委书记、市长都提前来到现场。我们的“邻居”保定电谷酒店更是为活动举办提供了大量的后勤服务……可以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保定落地生根了。

我总对自己说,走多远也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2015年4月,在保定市与中关村签订合作协议后,我们一行四人从北京来到保定,成为协同发展的践行者,我则成了保定市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当时保定市发扬“舍得”精神,无偿将这座大楼交给我们管理和使用。保定市看中的是“中关村”的品牌,我们又肩负着“中关村”走出去的历史使命,未来向何处去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两年间,我们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认为,中关村是关于创新的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我们的定位就应当是“平台服务员”,培育这里的创新文化,培养出创新生态系统。

过去的24个月里,创新中心举办大中型活动23场、企业家沙龙27场、创新汇大讲堂7场。截至目前,创新中心签约入驻企业机构88家,包括阿里巴巴、用友、北京绿建宝等知名企业,签约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京籍企业46家,入驻率已超过70%,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4000万元,年实现营业额7.85亿元。

现在中关村“走出去”的“保定模式”已经广为人知,“保定模式”是地方与中关村的深度、实质性合作,它被证明收效显著。现阶段,我还参与筹备、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承德中关村科技园。

2017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即从无到有。接下来,我们将面临第二阶段,这是一个“上台阶”的过程,意味着自我提升、自我改造,而过程一定是痛苦和艰难的。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助推实体产业在保定落地开花。再一个就是加强国际合作,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保定形象,这也是协同发展过程中新的目标。

两年间,最初的四人团队已经成为一支19人的队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双子座”大楼也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协同发展背景下,一批批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中关村也在保定开出繁花结出硕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