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
保障网络广覆盖
“目前流转了8000亩地种柑橘,一年农药只花了1300多块钱。”在重庆长寿区的柑橘林旁边,袁东升指着道旁的树苗介绍,“我可没吹牛,现在都用生物防治”。
他的同行韩平更进一步,不仅不咋打农药,化肥都不怎么用。道理其实不难懂。“就是循环农业,去年我养了1万头猪,产生的农家肥用来种树,用了农家肥的树苗体质好,更不需要打农药了。”韩平说,“省下了农药化肥钱,有机水果一吨还能多卖1000多块钱呢”。
“我们的种养循环面积已经有1.5万亩了。”长寿区城乡发展管理服务统筹中心副主任刘海平说,按照生态循环、低碳经济的理念,长寿区建成种养循环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中心,聘请专家教授指导开展沼液、土壤和果实检测工作,为种植养殖产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
绿色发展,不只在长寿区的乡间。在长寿区长寿湖镇,嫁到城里的女儿刚回家,就被袁淑腊拉着出门去遛弯了。
“你看,这里的花园美不美?还记得不,这里是我们家的田。”在一望无际的湖水边,走过路边公园里的花海,袁淑腊拉着女儿的手絮叨着,“在城里都看不到这么美的水,这么好的花”。
以前,袁淑腊做梦都想进城,离开偏僻小镇,现在说起家乡喜笑颜开,“我们镇子确实好得很啊”。
这5年,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框架形成,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6∶1以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6%。
在外打工多年以后,荣昌区万灵镇大荣寨社区的曹让君回到家乡开客车。“只要努力,都找得到活路、挣得到钱。我家娃儿上学有免费午餐,老人拿起社保安心养老。”曹让君想了半天,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城乡一体化发展,“硬是要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