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明天的战争注入“新动能”(2)

为打赢明天的战争注入“新动能”(2)

——第八十二集团军某合成旅加强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追踪

摘要:5年来,全军将士牢记习主席教诲,两个“能力不够”倒逼着部队各级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上正视差距、全力追赶……

复合发展:让交叉任职成为一种习惯

采访中,旅政委林官亮向记者谈起基层人才建设的一个新矛盾:随着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一批人员编余的同时,有一批新型岗位亟待“补位”。

然而,两个看似很容易解决的难题,却如同用A门的钥匙去开B门的锁,即使对得上孔,却怎么也打不开。

“抓新型军事人才建设,走老路不行,走得慢也不行。”林政委说。人作为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既无法“批发采购”,也难以“临阵磨枪”培养。而此次改革,是军队全面转型的“升级版”,同时也是人才素质转型的“升级版”,绝不是简单的精简缩编和重新组合。

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有一个在全旅上下引起震动的故事被不少官兵提及:前年,28岁的“精兵连长”傅新,被选派到国外留学深造!

翻阅傅新的军旅履历,记者发现:“军事+政工”交叉任职、“主战+兵种”复合培养、“机关+基层”双向锤炼的成长路径,是傅新成长成才的经历。而这种复合培养人才模式已成为该旅新型军事人才形成的“加速器”。

该旅某合成营副营长范明宇,去年还是一名技术干部。而今年初他转岗成为指挥干部这件事,也在该旅官兵中引发热议。

“军队没有一个岗位是多余的,新型军事人才既要有一流的专业素养,也要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胜任岗位需要。”刚从国外某军事院校深造归队的该旅旅长潘守勇对此有着深切体会:不能把年纪轻等同资历浅,把经验少当成素质弱。

“不拘一格用人”的前提,是要具备能打善谋硬本领的人才队伍,不能局限于用“岗位”“级别”甚至“年龄”来决定。

让复合发展成为人才成长的模式,得到了全旅上下的广泛认同。近年来,随着“军事+技术”转岗培养方式的深化拓展,不仅让该旅军事干部身上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还使技术干部的指挥水平显著增强。一批有着“军政双重经历、跨兵种任职、参与过大型军事演习”的新型军事人才正活跃在基层一线,推动该旅强军兴军建设不断迈开新步伐。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