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扬孝道文化,增添社会正能量

在当代中国,弘扬孝道文化应该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命题,培育是前提,是先导,践行是目的,是归宿。我们今天弘扬孝道文化,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图形式做表面文章,而是应当明道于心,外化于行,在行动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增添正能量。

一、修身正心,重在践行

在传统孝道文化中,孝作为人伦之始,众德之本,不仅要求铭刻于“心”,更重在见之于“行”。儒家的《孝经》总共一十八章,不仅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孝道伦理,还分别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色人等提出了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传统孝道文化将孝亲推己及人,扩展到全社会,强调“孝”以致“用”,提出以孝修身,以孝齐家,以孝事人,以孝立业,以孝治国,以孝安天下。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注5)儒家倡导“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修身要从修心做起,人若无孝心,其他就无从谈起。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注6)所以,在当今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把孝道内化于“心”,即心中都有了孝道;人人都把孝道外化于“行”,即在行动中都体现了孝道,也就是说,既有用之于修身、齐家的 “小孝”,家和万事兴;又有用之于爱人、敬业的“中孝”,事业企业兴;还有用之于报效社会、奉献祖国的“大孝”,国泰民安兴。孝行天下,人人都以孝为尊,以孝为乐,以孝为荣,以孝为美,全社会形成了父慈子孝、家庭和睦、百业兴旺、社会稳定、人人友爱团结的局面,这不正是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不正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正能量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弘扬孝道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二、家风家教,细小抓起

家庭是社会最小也是最基础的单位,犹如人体的细胞,细胞坏了,社会肯定会出问题。因此,家风家教不是小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家教。家风家教是孝道文化中“齐家”的主要内容,也是孝道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流传在民间的许多家训家风,诸如《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伯庐的《治家格言》等等,都在中华民族世代的家庭教育中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孝经》中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注7)就是说,家风家教搞好了,能够在家里行孝道,治理好家的人,当官治理国家也会好,其名声就能扬名于后世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凡名垂青史的人,都是家风家教教育熏陶出来的大孝子。

家风家教在当今社会,应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化和具体化。现在有相当多的家庭不重视家风家教,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向。父母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智力开发和考试分数上可说是用足了工夫,唯独缺少的是怎样做人的道德教育。有些家庭更是对独生子女百依百顺,“孝子”成了“孝顺子女”的讽喻词,完全搞颠倒了。孝道教育的缺失,不少青少年不知尊老、敬老为何物,伦理道德滑坡,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家庭纠纷、诉讼官司以至虐老逐老等等负面的东西已经相当严重地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当前的家风家教,要从娃娃抓起,从孝亲敬老的基础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抓起。每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搞好了,公民素质提高,社会风气转变,大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家风家教的主体是家长,要靠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以己昏昏,何以使子女昭昭?所以,搞好家风家教,首先要家长从自己“修身”做起。当然,家风家教不是孤立的,公民道德品质的养成,还同学校的教育、工作单位的锤炼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密不可分。弘扬孝道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教育引导外,还须要有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等形成合力。但是,家风家教毕竟是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不容忽视,持之以恒,必有效果。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