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加强涉外服务管理,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
深化先行先试改革。大力推进北京创新发展20 项出入境政策实施,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和外籍人员签证办理提供便利。在医疗、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推动政策落地实施,明确在京合法就业和居住的外国人,均可按规定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融智北京”外籍人士高端医疗险项目,为外籍高端人士在京就医提供便利。
国际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完成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怀柔雁栖湖国际会都、新机场等一批重大国际交往设施建设,具备了承办一流国际活动的能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从1978年的103万人次提升至2017年的9578万人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二。
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设完善外籍人员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外籍人员出入境、居留、就业等方面的全程动态综合管理与服务。制定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指导意见,在望京、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和新首钢地区试点建设首批国际人才社区。在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达到19所,国际语言环境不断改善,外籍人员的生活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领事保护工作取得务实成果。建立健全境外领事保护机制,切实加大对境外机构和人员的权益保护。在全国率先成立领事保护处和市级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妥善处置利比亚撤侨、马航MH370事件等200多起境外领事保护事件,有力维护了我市公民在海外的人身财产安全。创新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搭建领事保护服务平台,打造“领事保护进万家”宣传品牌,全方位提升领事保护服务能力。
积极服务企业和公民走出去。发放APEC商务旅行卡5000余张,申办数量、增长速度均居全国前列。简化因私护照办理流程,为市民因私出入境创造便利条件。1978年到1986年,北京每年因私出国不超过7000人次,2017年拥有出境经营许可权的旅行社组织公民出境游511.5万人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0年改革开放为对外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孕育和催生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宏伟蓝图。北京对外工作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根植于改革开放,成就于改革开放,兴于改革开放,强于改革开放,同时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使新时代改革开放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作者:熊九玲,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