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诗经》用艺术的方式来教育人

摘要:理解《诗经》必须进入到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诗经》里的诗本身是歌曲,只是那时候的音乐没能流传下来,只剩下歌词。歌曲和诗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理解《诗经》,要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待。歌唱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重复,这也就是为什么《诗经》的诗歌大量使用了双声词和叠韵词。

赵敏俐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

点击观看分段一视频

点击观看分段二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诗经》是歌,要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待

对《诗经》和它的写作手法要怎么来理解呢?我们再来看一首《诗经》中比较简单的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是古代的一种植物,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车前子。它刚长出小嫩芽时一般可以食用。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就曾经吃过这种野菜充饥,那个时候正好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在古代,女子都把传宗接代当作一项很重要的职责来看待,吃车前子是有利于怀孕的,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采芣苢的劳动场景。

读过之后,大家觉得这首诗好不好?好在哪里?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它挺通俗的,我们来看一下古人和当代的前辈学者是怎么评价它的。我引两段话。清代有个文学家叫方玉润,他曾评价这首诗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是这样描绘他读到这首诗的感受的:“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珠玑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笑,急忙的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摘,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 ,……她听见山前那群少妇的歌声,像那回在梦中听到的天乐一般,美丽而辽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与方玉润和闻一多相似的感受?也许有一点,也许没有。会不会是闻一多和方玉润在那边自作多情呢?即便是自作多情,也要有个由头。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它充分引发了文人的联想。我们理解《诗经》必须进入到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要做到这一点多少是有些困难的。那么为什么方玉润和闻一多能做到?首先我们要知道,《诗经》里像芣苢这样的诗其实是歌,歌和诗是不一样的。想必大家都有经验,现在人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比照流行歌曲和诗,两者显然是完全不同的艺术。《诗经》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歌曲,但是音乐没能流传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歌词,于是就把它当作是文人案头写的东西,当作诗来看待。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