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诗经》用艺术的方式来教育人 (3)

摘要:理解《诗经》必须进入到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诗经》里的诗本身是歌曲,只是那时候的音乐没能流传下来,只剩下歌词。歌曲和诗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理解《诗经》,要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待。歌唱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重复,这也就是为什么《诗经》的诗歌大量使用了双声词和叠韵词。

第一段:“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这句话是说一片生长着茂盛芣苢的地方,一群妇女在采芣苢。核心词是后半句中作为动词使用的“采”。第二段:“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核心词换成了“掇”和“捋”,形容把芣苢从地上捡起来,再捋下来的劳动过程。第三段:“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是指拉起衣衽,把芣苢装进去;“襭”是说把芣苢塞到腰带里面来装,描绘的是如何打包芣苢,把它装起来的场面。整首诗看起来很简单,每句都在重复,第一段说出去采芣苢,第二段是采的过程,第三段是回来。虽然只变换了六个关键的核心动词,却把整个劳动场面表现的形象生动。《诗经》里的诗歌通过锤炼核心词及简洁的词语变化,巧妙地推进了情和境,这种对情与境的推进又使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普通人读了这首诗能生发出联想来,那么像方玉润、闻一多这样的学者,他们本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再加上对诗歌艺术之美的理解,自然就能产生一种浪漫的艺术想象。

我们说《诗经》是歌,要从歌的角度来理解。而歌的语言一般都是通俗的,因为只有通俗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首诗,看它用词的变化和艺术上的特点。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描述一名女子期待有男子向她求偶的一种急切心情。“摽有梅,其实七兮”,“摽”是落下,“梅”是梅子,“其实七兮”是说树上的梅子十个里面已经掉下来三个了,还剩下七个,这里是用梅子熟得恰到好处来说明女子到了适婚的年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庶士是众男子们,“吉”指吉日。这句话是鼓舞小伙子们趁着现在是最好的时间,找个吉日向姑娘们求婚。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摽有梅,其实三兮。”这时候树上的梅子掉的只剩下三个了,说明熟得有点过了。言外之意是说好多姑娘都已经被嫁出去了,现在只剩下很少的几个,小伙子们要赶快珍惜她们。“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如果你们要求婚的话,今天就是个好日子。

第三段:“摽有梅,顷筐塈之。”树上的梅子全都熟透了,求婚的大好时光马上就要过去。“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要是今天有人来求婚的话,姑娘就答应了。

这首诗虽然只换了几个量词和动词,数字由七变为三再到没有,“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但却把情感的层层递进表现得非常好。由此可见,《诗经》里的诗歌虽然篇幅短,但写得很高妙,遣词造句、一字一词都特别讲究。过后大家可以回忆自己学过的《诗经》中的诗,以歌唱的角度来分析它词语的变化,看它是如何为表达情感服务的,又收到了什么样一种效果。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