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和务求实效作风抓好《条例》贯彻落实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海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要有新作为的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条例》是纪委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基本遵循,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我们要把《条例》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结合实际贯穿到纪委履职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纪检监察工作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持使命和责任同行。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实现“四个新作为”的殷殷嘱托,承担着建设“五个中心”和当好长三角龙头的国家使命,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纪委最重要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行为,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牢牢抓住管党治党责任的“牛鼻子”,深入推进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合力运行的“四责协同”机制,形成覆盖市、区、街镇的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的重要指示一贯到底、落地生根。旗帜鲜明地树立起鼓励开拓有为、支持善作能为、问责无所作为、惩治腐败行为的导向,激励干部在明是非、守纪律的同时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为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始终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上海作为全国外向度最高的城市,处于文化交汇的前沿,国际影响大、政治敏感度高,必须坚持首先从政治上看问题,突出政治纪律这个管总的纪律,防范和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对搞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严肃查处、决不姑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以纪律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是世界观察中国发展动向的重要窗口,处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下,一旦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放大效应,必须坚持抓早抓小,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自觉守好“底线”和“红线”;严格执行纪律,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着力防止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生大的颠覆性问题;把查办案件和维护大局稳定结合起来,既严查腐败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清除毒瘤,又举一反三、及时预警,会同主管部门妥善排除重大风险隐患,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确保上海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治理创新相融合。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少,很多问题看似发生在基层,但对市级层面影响大,必须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和期盼,及时发现、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凝聚和组织创新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好纪律建设的标本兼治作用,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把执纪成效与群众的感受结合起来,把纪律建设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成效结合起来,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探索创新。把执纪和监督贯通起来,通过依规、严格、及时执纪,为做实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提供支撑,确保本市加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廉情抄告、纪律检查监察建议等工作落到实处。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探索监督检查部门与审查调查部门的有效衔接,在运用“四种形态”、推动案件查处中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机制,充分调动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部门的积极性。把执纪和巡视巡察贯通起来,通过整改成效评估,强化整改落实、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整改落实常态化、长效化。把执纪和制度建设贯通起来,抓住执纪审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立“明规矩”、破“潜规则”,落实市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的办法,推动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建立廉洁从业的“负面清单”,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批漏洞、完善一套制度。(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廖国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