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2)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摘要:报告人从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起,分别从信仰与传统文化,马克思与老子、孔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愿望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就已经存在,虽然是朴素的、片断的。500多年前,中国的老子、孔子和墨子等思想家提出的“天下为公”“均平”的“大同世界”,就是人类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构想模式,应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渊源之一。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两个重大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一个是唯物史观,把人类社会分成五个时期:一个原始社会,一个奴隶社会,一个封建社会,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思想里面叫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分成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叫做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之前,没有人对人类社会提出这种科学的划分。

第二个是剩余价值理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三卷《资本论》的思想。《资本论》通过对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核心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而科学地证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特殊历史性的制度,它必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趋于灭亡。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根据以无可怀疑的知识所作的绝对认真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

美国一个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名学者说,毛泽东最大的成果就是把中国古代已有的“共产主义思想”——大同世界的思想,同产生于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脱离了欧洲血统,获得了在中国的出生证。毛泽东迫使西方人认清自己的力量,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段话非常简明扼要又高度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信仰,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外,也与中国古代“大同世界”带有共产主义理想愿望的思想融合在一块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