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5)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摘要:报告人从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起,分别从信仰与传统文化,马克思与老子、孔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按需分配”的道路还非常漫长,但是我们要有理想、有目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有希望、有目标,没有希望、没有目标则不能凝聚人心,所以我们要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

老子、孔子、墨子等先贤也提出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思,比如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原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老子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差距太大,与天道不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老子、墨子、孔子提出的“原始共产主义”其目的都是一个——共同富裕,消除贫富差距。

要共同富裕,同时也要关注民生,减轻税赋,使民众安居乐业。《道德经》里面讲:“民之饥,以其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税赋太多了。当领导的想自己长生不老而积累大量钱财,搞的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所以百姓就会不怕死起来造反。说到底就是社会要共同富裕,没有贫富差距。

可以说,“原始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久远的信仰,它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作了历史性的准备。虽然历史上这些“原始共产主义”信仰因素是零散的、片断的,有的属于空想性质,有的甚至以宗教世界观为基础,但是,他们都属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属性。不仅欧洲30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中包含这种成分,而且,在人类文明社会初期的原始社会后期、奴隶制社会,都断断续续地存在着对具有共产主义属性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老子、孔子、墨子等都属于这类伟大的千年思想家。200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还能从这些思想中得到借鉴。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有历史渊源的。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信仰既是现代的,又是古老的,既呈现出先进本质和现代气息,也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力量。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性、正确性以外,也因为老子、孔子、墨子等千年思想家提出的某些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