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6)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摘要:报告人从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起,分别从信仰与传统文化,马克思与老子、孔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二)关于人与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批评过破坏自然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行为,说“人要靠自然界生活”,“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老子和庄子分别提出过“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发展的要求,更是中国道家思想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它穿越了时空和国度。

四、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积极倡导和勇于实践的开拓创新者。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全面地概括和提炼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定义和本质。

从广义上来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传统文化一般是指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的东西,比如儒家、道家、墨家思想等诸子百家的优秀文化,四书五经、二十五史、唐诗、宋词、元曲、书法、国画等,无所不包。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和应用。我认为,毛泽东同志是把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应用得最好的领导人。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过:“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历史知识和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讲的比较通俗就是8个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洋”指的马列主义,它是西方文化,“古”就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埃德加·斯诺曾说:“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是他战胜一切所有对手的一张王牌。”毛泽东从青少年起就酷爱并广泛涉猎中国历史文化经典,8-16岁即熟读四书五经,各类文学名著熟记于心,不管写文章,还是谈话,都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仅《毛泽东选集》1-4卷中引用的古典名言就达110多条,涉及子、经、史、志各种文化经典。他博览群书,终身以书为伴,知识渊博,为战友、同事、中外政要所折服、赞叹!

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谈到战略退却时写道:“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这里运用了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丧失是为了取得,退却是为了前进,毛泽东对老子辩证法的运用已臻于化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