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信仰文化的重要方面,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基础和重要部分。从广义上讲,传统文化是信仰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一股顽强的信仰力量。缺少历史传统文化的信仰一是不完整,二是难以长久。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勃发生机的关键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恐怕与它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本族的文化彻底结合有关系,并且他们也不像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是做得最好、最为成功、成就最大的,这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扬弃继承。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出的“小国寡民”思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模式。孔子及儒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均平”思想。分得少不要紧,最怕不均匀,贫富差距太大;贫苦也不要紧,但是社会很不安定不行。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美,但是我们应该指出,他的思想没有彻底,他只是提出了愿望,而不像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另外,还有墨子提出“兼爱”思想,不能爱极少数人,要爱社会大众。
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均平”、墨子“尚同”的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实际上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毛泽东同志在《念奴娇·昆仑》里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埃及、古希腊,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没有人像中国的老子、孔子、墨子等那样,在2000多年以前就提出世界大同、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共产主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走向世界,道家、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影响日趋扩大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正在日益走向世界,道家、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影响也在日趋扩大。老子道家思想,特别是他的哲学思想,在西方有很高的地位。198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国情咨文”报告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使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道德经》的热,《道德经》成为全世界翻译发行量最大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圣经》),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广泛重视。其实,道家思想特别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不是从里根才开始出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早就高度评价过《道德经》这本书,他认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老子哲学思想代表了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老子的哲学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高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