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8)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摘要:报告人从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起,分别从信仰与传统文化,马克思与老子、孔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古典名言名句达四十余条之多,几乎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先秦诸子百家的所有著作。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九部分“坚定文化自信”中,共有九篇文章专门论述文化问题,强调文化的地位作用。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与道路、理论、制度并列起来,而且认为文化自信是更重要的自信。

现在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他的思想借鉴、应用、创造性结合得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

第一,反腐倡廉方面。2013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高度来看问题。这显然是受了中国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启发与“大同世界”思想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恢复得比较好,社会上出现了传统文化热,特别是《百家讲堂》等电视节目的出现,把传统文化热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