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勃: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4)

摘要:2016年,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了国人对二十四节气的高度关注,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天我们跟着张老师深入了解下二十四节气文化及保护。

节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子的生存的困境?我想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它和我们近现代以来深刻的社会变迁是有密切关系的。中国长期以农立国,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农业生产,对节气的依赖性来认识节气和利用节气的。但是随着我们现在的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一个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进入到第二、三产业。那么第三、三产业,可以说依赖更加精细的时间制度,它和季节、时令转变的关系相对疏离了。也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的这种时间的表记功能,对农业生产,对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原因我想是和我们中国人的宇宙观,以及月令思维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传统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关联宇宙观。这种宇宙观主张的是宇宙的一切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每一个事物都在它和它者的关系中来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而阴阳的对立分别和交互作用是宇宙存在变化的普遍的法则,即便时间的变化也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比如说像先秦时候的管子就已经提出来说“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意为宇宙的理想状态是阴阳调和,人生在天地之间就要循时而动,要顺应阴阳的变化,并且要促成阴阳的调和。

基于这样一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天象、物候、人事就被统一的组织到一个井然严密的时间秩序当中,所以这个物理的时间,就被文化化了,它被划分为前后相去,依次出现的不同段落。天空当中日月星辰的运转,位置的变化,和大地上的草木荣枯,风雪雨霜,鸟飞南北,就成为时间段落推迁往复的具像表征。每个时间段落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属性,这些各具属性的时间段落,就成为国家政令和以天子为代表的社会成员活动的根本依据,它就要求人的活动要高度和时间特性保持一致。同时,人适宜的活动也能够对时间的转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在古人的心目当中,时间不仅仅是人事活动的纬度,还是决定着人事活动成败的根本力量。那么节气日是什么?节气日就是重要的时间的转化点。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节气日的人事活动。那么节气日之所以在传统社会当中成为王政的时间准绳,成为这个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成为日常生活的方向标,就是以这种关联宇宙观和月令思维模式为基础的。

但是近代以来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和自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就渐渐的取代了关联宇宙观,月令思维模式也深受影响,很多人不再相信天象物候和人事之间会互相的作用,会互相的影响。

第三点我想和我们的历法变更,文化示意有关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的组成部分,从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源自西方的公元纪年就代替了传统历法,成为官方的正式历法。尽管在官方公布的历书当中还有二十四节气的一席之地,但是它的重要性程度明显下降了。而且我们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中国传统的历法,都被称为农历,被称为阴历,这也是重要性明显下降的表现。和这个相关,对二十四节气的系统介绍也比较少见。这也就反映了二十四节气在生产生活领域作用的下降。

最后一点就是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综合的载体,里面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还有像谚语、歌谣、传说、诗词、工艺品、书画等等文艺作品,那它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像现在我们一些重要的报纸上面,还没有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标注,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