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主要模式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要以制造业为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发挥其比较优势,向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延伸,实现由生产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一,要向制造产业链上游延伸。制造企业通过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拥有核心技术和制订标准话语权,建立知识产权优势,提升总体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和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和技术优势市场化,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
第二,要向制造过程嵌入服务延伸。制造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外部合作,将技术、软件、系统和服务等嵌入产品制造过程中,使产品升级为“产品+服务”所具有的特种功能和用途,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在线监测、远程诊断等功能,实现硬件产品软件化、服务化的发展。
第三,要向制造产业链下游延伸。制造企业面向客户开展用户体验、服务外包和售后服务,推广移动电子商务,线上交易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发展消费信贷和融资租赁,提供物流支持,深化售后技术服务,拓展产品销售后继续创造价值。通过推广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技术以及产品回收与再利用来提升附加值。
基于上述三个发展方向,经过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至少存在以下九种模式。我国制造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或若干种予以推动。
(一)研究开发及工业设计模式
该模式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服务)、工业设计(外观、功能)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可对外开展技术与咨询服务。
研发实力强、具有市场优势和技术特色的制造企业可通过建立和充实研发与设计团队、企业间协作研发、客户和供应商参与研发等途径强化研发与工业设计力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智能制造,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构建接口开放型大数据系统,开展顾客需求、技术设计、制造过程等方面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分析、积累与共享。将研发与工业设计力量独立化和平台化,对外开展技术与咨询服务,获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示范基地、博士及院士工作站、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单位等。
典型企业
1.广州无线电集团
广州无线电集团依托现有制造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培植金融自助、无线通信导航、计量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2014年服务业与制造业占比已达7:3。例如,集团下属广电运通公司已由单一ATM制造商向金融自助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升级,开拓了ATM设备运营维护、ATM清分清机、武装押运、远程智能柜员机、移动金融等一系列服务。
2.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初属于传统的模具加工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托模具制造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与检测业务延伸,成立白狐设计子公司,在市场与用户研究、品牌与产品策划、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手板验证、模具制造、零件加工、产品组装等方面为市场提供解决方案。
和其他工业设计企业相比,由于母公司具备强大的制造实力,白狐设计在设计成果产业化服务方面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目前,白狐科技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亨通集团
亨通集团通过打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公共研发与创新平台、主持和参与60余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将科技实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占据行业和国际高地,特别是在光纤预制棒领域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封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