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孙永波: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16)

六、促进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服务型制造的宣传推广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召开专家研讨、行业服务性制造会议、优秀企业实践挖掘与推广等途径,通过学术论文与专著、报刊文章、专题报告、电视短片等形式,加大对服务型制造概念、理念、实践和绩效的宣传推广,旨在厘清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对服务型制造形成清晰边界和明确内涵,方便主管部门和企业开展工作。

(二)大力支持服务型制造相关基础工作

发展服务型制造不仅对企业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还需要制造企业与其他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客户等各个方面形成紧密交互与协作关系。这将遭遇人才培养、基础研发、通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价值测量等在内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单靠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很难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发挥枢纽性作用,组织力量群策群力,集中攻关解决基础性问题,为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转型保驾护航。

(三)立足集群和集聚发展服务型制造

发展服务型制造需要一定的基础或条件,集聚是首要条件。发展服务型制造,实质上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资源整合,集聚为分工和整合提供了便利。产业集群为制造服务化提供空间载体。除了提供用地空间,产业集群更侧重搭建服务平台,比如信息、研发、培训、咨询、知识产权等,方便企业获取知识和技术。同时,集群和集聚也容易给企业服务型制造带来规模性市场需求,方便企业实现知识和技术溢价。服务型制造的具体路径需要企业自我探索。

(四)注重发挥行业协会枢纽性作用

发挥行业协会枢纽性作用,积极推进产业协同、企业协作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解决人才培养、基础研发、通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价值测量等基础性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的经验交流、示范和推广工作;及时反映企业在推进服务型制造遇到的困难、问题和障碍,为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和一手材料。

(五)以服务型制造文化促进企业整体变革

制造企业将服务化转型作为阶段性企业文化,并向各级员工进行积极渗透。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对服务化转型的抵制更多源于对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恐惧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担忧。文化影响、思想疏导、交流沟通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举行宣讲会、知识问答竞赛等形式将制造业服务化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员工;同时,宣传海报、微信平台、企业网站等文化氛围的营造也不可缺少。

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中国要借鉴其他国家及企业的经验教训,在认清服务型制造实质的前提下坚持走中国特色制造强国之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