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务型制造的内涵
1.定义
制造企业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从传统的仅仅为用户提供产品,转向基于“大制造”环节和有形产品向用户提供“产品+服务”,通过制造和服务融合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新型制造模式。
2.内涵
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是一种系统性重构;第二,坚持“大制造”理念;第三,体现网络型合作关系;第四,客户需求导向是基础;第五,重视服务但不脱离制造;第六,信息化是必要手段;第七,着眼于中长期利益。
(1)服务型制造是一种系统性重构
服务型制造是一种新型的制造模式,绝不是简单地为产品附加服务,而是制造企业面向“大制造”的系统性重构;涉及从供应商到客户、从生产技术到制度与文化、从商业模式到思维逻辑、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等所有领域和层次。
(2)服务型制造坚持“大制造”理念
“大制造”不仅包括传统狭义的生产加工环节,还包括研发、设计、营销、售后乃至产品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环节。因此,与微笑曲线的传统认识相反,制造创造更大的价值。
(3)服务型制造体现了一种网络型合作关系
制造企业是服务型制造的实施主体,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其他制造企业以及客户形成密切的网络伙伴关系,在深度参与、交互合作中创造价值。
(4)客户需求导向是服务型制造的基础
制造企业应该重视客户需求,创新互动方式与技术,在与客户互动中抓住机会获得发展。
(5)服务型制造重视服务但不脱离制造,强调制造和服务互动融合,共同创造价值增值
服务型制造强调以制造为本,围绕“大制造”和产品提供服务,运用先进技术使制造业得到转型升级;服务型制造注重通过服务融入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竞争力,实现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型制造通过制造和服务的融合、客户全程参与、企业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实现了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推动了制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服务型制造也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6)信息化是服务型制造的必要手段
开展服务型制造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各个方面的深度结合。目前已经出现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网络众包、电子商务等诸多深度应用服务型制造,实际上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有机载体,同时也推动了“互联网+”制造业新业态的产生。
(7)服务型制造着眼于中长期利益
服务型制造是一项革新性的系统工程,推行起来往往会面临头绪多、难着手、投入大、难测量等问题,同时对企业的外部协调、内部掌控、研发设计以及客户交互等能力要求较高,因而成效往往不易迅速凸显。实际上,服务型制造是借助制造和服务融合打造制造企业可持续的差异化竞争能力,这需要制造企业管理层具备中长期与国际性的战略发展视角。
服务型制造包括两部分:一是面向制造过程的服务型制造,是指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作为投入要素,包括技术、信息、物流、管理咨询与商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等,可以外包给服务企业,可以制造企业自营服务,也可以两者合作;二是面向产品使用的服务型制造,是指制造企业面向客户进行服务性生产,途径是生产协作、服务嵌入捆绑或产品服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延伸服务等,服务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参与这一过程。
服务型制造相对狭义和具体,专指制造衍生服务,强调制造为本,不包括与制造主业毫无关系的边缘服务,反对“去制造化”。服务型制造和生产型制造内容有交叉,制造企业提供的面向制造过程的衍生服务,服务型制造更为强调制造企业的服务供给主体地位,强调制造前提和制造核心,反对“去制造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