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孙永波: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7)

(四)服务型制造国际经验借鉴

1.服务型制造是一项国家竞争战略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颠覆了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并由此催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这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可称之为“服务型制造”,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占据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采取直接和间接等多种手段,从科学研究、人才建设、政策和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对本国制造业开展服务型制造进行大力扶持。

对于我国而言,也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服务型制造工作,充分认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以及服务型制造的巨大战略价值,要借鉴国际经验,也要根据本国实践基础制定系统政策与发展规划;既要鼓励企业自主行为,也要在基础研发、政府采购、财税政策等方面进行行政扶持。

2.服务型制造不是“去制造化”

制造包含了研发、设计和服务,制造创造价值,制造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占领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

实际上,无论是美国的“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本土回归”等战略,还是德国的“工业4.0”,其实质都是对工业和制造业的修正和升级。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旨在解决过度依靠虚拟经济、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德国“工业4.0”旨在弥补德国工业在软件与互联网方面的弱项,即发达工业国家推动服务型制造实质上恰恰是要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布局服务型制造,要牢牢把握工业和制造业这个核心,对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弱项进行提升改造,提高竞争力。一定要防止产业升级走上“去制造化”的道路——这样做是自废武功,有产业“空心化”的危险。要注意将服务型制造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产业制高点,中国必须在这些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的生产体系,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服务型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

服务型制造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与思维逻辑。当制造业中融入服务业后,企业是服务提供者,需要管理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人和产品,更需要面对的是服务系统以及企业服务的对象。服务比实物产品有更高的感知风险水平,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很难评估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对他们有意义的信息来减少风险;服务型制造意味着制造企业要经历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系统性转变,服务被重新定义,对服务系统或服务流程的聚焦替代了对产品或产出的聚焦,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要更加灵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