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向勇:彰显大国首都气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向勇讲课_副本

向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坚定不移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报告还特别提到“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指的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020年4月,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特别提到“建设面向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首要窗口”。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对外发展战略,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接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故事,把阐释推介当代中国价值贯穿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的方方面面,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首要窗口,展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良好形象。《规划》还提出,积极参加国家年、文化年、旅游年和“感知中国”“文化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国家级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国外受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彰显大国首都气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尤为重要。

一、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背景

我在2021年接受委托,开展关于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研究。借此课题,也做了一些与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关的前期调研,产生了一些成果。

(一)全球发展新秩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多元格局下,文化、贸易、教育、艺术、时尚,以及国家声望、国民素质、公民满意度、文化现代化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反映出国与国之间国际影响力的差距。

近年来,中国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比如我们在防控新冠疫情、处理气候问题,以及消除贫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收获可喜成果。受限于国际社会总体格局,中国在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中很难争得最主流话语权,虽然近些年我国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与西方大国相比,我国仍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复杂,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国际影响力之间的较量也日渐凸显。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由于国际影响力发展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力量分配。这也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当中的中国经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二)经济发展新格局

亟需提升中华文化吸引力,为经济领域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保驾护航。随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20世纪末以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不断增强,为提高软实力奠定基础。相对于政治观念、对外政策等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我们坐拥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二是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我们已由基本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文化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动力。三是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显著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直保有高度认同,本身就对中国文化产品有巨大需求,而且他们了解国外文化市场的特点,有利于带动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