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向勇:彰显大国首都气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2)

(三)文化强国新目标

亟需增强中华文化推动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逐步站在世界舞台的重要位置,参与塑造全球化新格局。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显著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也将大幅提高。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曾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有人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于部分传统文化,甚至出现过于否定传统文化,大肆宣扬西方文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文化优秀的品质内涵得以充分展现。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基本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话语权就是用来解决挨骂的问题,只有牢牢掌握话语权,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软实力及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特别重视增强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国际治理新议题

亟需提升中华文化亲和力,彰显我国制度优势,引领全球绿色发展。当今世界,全人类都面临巨大挑战,比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一直是全球新闻舆论的焦点。如何在抗疫防疫过程中重塑国家形象,赢得世界的理解和支持,当时是我国面临的很大挑战。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深刻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指而不是虚指,是写实而不是比喻,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稳定经济社会的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生产生活保障当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我们推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较于其他产业来说恢复更快,现在网上理财、网上购物、网上会议等服务,以及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等都在全民抗疫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数字经济领域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是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

(五)共同价值新理念

亟需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强有力的批判,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和西方话语霸权,纠正了西方舆论界在价值观上对中国的抹黑和贬损,在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实践中占领了道义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和西方少数国家标榜的“普世价值”完全不同的。美国等少数西方大国是“普世价值”的提出者、倡导者和操纵者,我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者、倡导者和推动者,代表着中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发展现状

过去几年,我们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上,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产品更加优质丰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从历史上看,长三角等区域节点上的创意城市的联动效果非常明显。从共识性上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动我国文化产品不断创新范式,不断向外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民众带来了更为真实可感的视听体验和即时互动,也为在社交媒体时代下推动构建新媒体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