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向勇:彰显大国首都气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7)

5.打造五个亮点

第一,打造国潮品牌的消费亮点。国潮崛起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推动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与国民日常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新业态,也通过新时尚的消费,重新定义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这几年国潮发展非常迅速。比如北京东城区的前门大街,沉淀了老北京的文化记忆,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国潮老字号商业聚集区,也是国潮的网红打卡地。我们要推出更多的国潮聚集地,使中国的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与国产品牌充分结合。国潮的核心底蕴是“国”,是传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表现形式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的新事物。

第二,打造元宇宙文化空间的建设亮点。我国在社交、消费互联网方面确实发展得非常快,很多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网络视频等方面体现出特别好的创新趋势。下一步我们要强化数字技术,提高虚拟数字人、数字产品等方面的应用,带动优质中华传统文化IP重新活化激活,同时我们也要解决版权的问题、资产流动的问题,以及数字资产估值的问题。虚拟人最开始作为一种亚文化,从日韩虚拟人发展起来,到现在中国数字虚拟人迎来很大的应用空间。未来随着元宇宙、AIGC等技术的发展,数字虚拟人的分发流通渠道以及应用场景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要将其作为国际传播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三,打造沉浸式体验的亮点。沉浸式体验,即感官与精神体验结合在一起。现在各行各业都注重沉浸式体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特别提到未来要完成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主题公园、展览、演出、演艺、特色小镇、剧本娱乐活动都是未来沉浸式体验项目非常重要的载体。2016年被业界认为是沉浸式体验爆发元年,当时有很多现象级的演出诞生,比如由英国一个戏剧公司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联合制作的《不眠之夜》。很多沉浸式产品在各领域诞生,通过影像、互动装置、环境模拟等技术与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手段相结合打造出全方位、全感知、全场景的立体性体验空间,产生更强烈的体验感。

第四,打造数字文化产品的输出亮点。在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网络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的发展速度很快,占比也很高。智利、埃及等国家或地区也已开始成为中国游戏出海的重要区域。有三类游戏比较适合全球推广:策略类游戏、休闲类游戏以及运动竞技类游戏。游戏出海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成本低、涉猎面广等。我们要进一步针对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更加多元化的游戏产品,同时扶持一些中小企业,帮助其探索游戏出海的各种渠道。

第五,打造重大节会举办的亮点。节庆活动非常重要,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无论举办的地点是在国内还是境外,都是能产生很大传播效果的平台。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举办了各种节庆活动,比如戏剧节、音乐节、曲艺节,以及各行各业的节庆活动。节庆活动能在短时间内将各种资源要素结合在一起,并产生出一种多元复合的,能够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呈现周期性、公众性的节庆活动,能够以极富生命力的方式展现一个地域的文化。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有利于传播本土文化,推广城市文化。

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北京行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北京要深化文化交流互鉴。如何发挥北京优势,彰显北京特色,我们看一下过去几年北京做的一些工作。

在国际交往中,北京展现出大国首都的责任担当,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目标,其发展定位和国际交往策略都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外交策略保持一致。在城市功能布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以及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北京都承担着大国首都的主体责任。

(一)优化城市定位

北京城市发展定位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伊始,北京发挥首都的示范效应,指导全国开展生产工作,那时候的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中心。改革开放新时期,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不再提“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北京城市定位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亚运会的筹备极大地提升了北京城市公共设施现代化水平。进入21世纪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同时北京市提出“四个服务”,即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审议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等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