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孝敬的主体不仅仅是身为子女的晚辈,而是所有人;孝敬的对象(客体)由过去的父母、尊长、君王,延伸至所有的人,不仅如此,还包括国家、社会、自然万物。...[详细] 时间:2014-08-12 14:03 查看:655次 标签:孝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是每个国家应具备的基本态度。...[详细] 时间:2014-08-12 14:00 查看:380次 标签:文明王克群
乡贤文化是县级基层地区研究本地历代名流时贤的德行贡献,用以弘文励教、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和教化策略,它具有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现实性的特点。...[详细] 时间:2014-08-12 09:29 查看:219次 标签:古贤今贤
政务治理者学习贯彻互联网思维,使政务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多元化,从现实交往转向微博、微信,实现线下和线上均衡获取信息。...[详细] 时间:2014-08-11 13:49 查看:1075次 标签:官员思维互联网
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都是强调要落实在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这是我们在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时,在理论上必须明确的。...[详细] 时间:2014-08-11 13:36 查看:1531次 标签: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文化发展中的问题还要靠文化本身的发展来解决。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详细] 时间:2014-08-11 09:45 查看:490次 标签:全球化“文化自觉”文化软实力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详细] 时间:2014-08-11 09:37 查看:719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国风
作为精神性人文主义的儒家,提出了每一个有良知理性的知识人都必须关注的四大议题:一,个人的身体、心知、灵觉与神明如何融会贯通;二,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形成健康的互动;三,人类和自然如何取得持久的和谐;四,人心与天道如何相辅相成。我集40年在国...[详细] 时间:2014-08-08 09:37 查看:1143次 标签:儒家杜维明人文精神普世价值
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决定或影响,认同行为亦然。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澄明其所处的社会生态,这是研究大众价值认同的基础性条件。...[详细] 时间:2014-08-07 13:55 查看:1133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机制
要重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信仰,要从制度入手。我们今天观察很多事件的时候,需要将制度和伦理问题相结合。好的制度会激发人心的善。但恶法不仅会抑制人性之善,反而会释放人性中的幽暗。...[详细] 时间:2014-08-07 13:49 查看:1211次 标签:中国伦理信仰许纪霖
在近两次五年规划制订实施的七八年间,国内至少有几十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大都市”及“国际文化大都市”之类的文化发展目标,围绕这些规划目标的专项任务分解和事业产业落地,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详细] 时间:2014-08-07 10:51 查看:1002次 标签:文化政策意义价值
修行的规范和本质的平等,并不意味着现实存在形态的完全一样。这里面有一个选择和坚持的问题。人性虽然平等,但现实的人却有差距,差距来自哪里呢?就来自修行。...[详细] 时间:2014-08-07 10:40 查看:960次 标签:《大学》《中庸》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之后,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老百姓的脑袋“富”起来。我们发现,在推动和谐社会、幸福和美家园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单靠经济增长是解决不了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同时,发展的内生性动力需要通过进一步...[详细] 时间:2014-08-07 10:39 查看:466次 标签: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修身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详细] 时间:2014-08-07 10:33 查看:1318次 标签: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意味着强调我们所要倡导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也意味着强调我们是抵制价值虚无主义的。从逻辑上说,抵制价值虚无主义是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必要前提。...[详细] 时间:2014-08-06 09:53 查看:500次 标签: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最深层次,是民族的命脉和灵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根本上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使前者内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从而给原有的民族精神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详细] 时间:2014-08-05 15:08 查看:794次 标签: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如今,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它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处处显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体现。...[详细] 时间:2014-08-04 09:01 查看:1677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戴有山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详细] 时间:2014-08-04 08:57 查看:472次 标签:中华文明历史启示
以中华先进文化为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传承与发展的统一,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详细] 时间:2014-08-01 14:38 查看:1440次 标签:着力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朴实无华,没有八股说教的套话。这是《摆脱贫困》的一大特色。我们知道,世纪之交,形式主义悄然成风,以至于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详细] 时间:2014-08-01 09:53 查看:846次 标签:李君如《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