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铲代枪:14万华工奔赴一战(2)

以铲代枪:14万华工奔赴一战(2)

前方告急,后方束手无,英法军政的长官们急得团团转。他们迅速把目光转向墙上巨大世界地图的东方。尤其时任英国军需大臣当年出任英国首相的劳合•乔治,那鹰一样的眼睛像雷达一样,不停地扫描着东方中国的位置,并迅速聚焦于北方沿海的英租地——威海卫。

一战的爆发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全面崩溃,为中国一大批政治新锐走上国际舞台创造了机遇。此时,正值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之际,国家处于一片混乱局面。刚就任大总统不久的袁世凯,一面挖空心思地参与欧战,一面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复辟帝制的勾当。他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复辟帝制活动做足了准备。

北京,大总统府一派森严。荷枪实弹的卫兵,里三层外三层,把袁世凯的官邸围得水泄不通。宽大的议事大厅里光线暗淡。袁世凯正在同两位心腹密谋复辟帝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突然,大门轻轻被推开,刚刚离开这里出去接待法公使馆人员的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袁世凯。

“大总统,法兰西驻华公使康悌先生派人约我商谈赴欧华工问题,听口气挺急!”梁士诒把声音压得很低。

“法国又催华工之事!?”袁世凯一怔,“也难怪,此是预料之中的事。”

“大总统英明!”梁士诒很虔诚。

“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回应?”袁世凯反问道。

这是袁世凯的惯用伎俩,每到重大问题时,他首先听听身边高参意见,而不是急于表明态度,尽管自己主意已经拿定。

梁士诒是袁世凯赏识的为数不多的重臣。他祖籍广东,出身书香家庭,光绪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1903年因获经济特科试一等第一,被袁世凯任命为北洋编出局总办,次年随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唐绍仪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之后,历任邮传部五路提调,交通银行邦理和铁路总局局长等职,始掌交通大权。武昌起义后为袁世凯内阁邮传部副大臣,曾策动电逼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奔走效力。南北议和达成之后,被袁世凯任用大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理,成为旧交通系统首领。其时45岁的梁士诒大权在握,尤其对于一战问题,他作为大总统的心腹,参与各种机密的决策,因其精于商道,通晓国际关系走势,很受袁世凯器重,有“二总统”之称。同时,他手握财权,有“财神”之号。梁士诒虽善弄权术,但目光远大,视察开阔、独到,一些外国观察家称其为“中国的马基雅维里”。然而,作为政治家和近臣的梁士诒,头脑很清楚,尽管自己对战局走势看得明白,但是,在大总统没有最后定夺之前,必须把应当说的话讲出来。他目视大总统,清了清嗓门之后侃侃而谈:“眼下欧洲时局出现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利时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就战争态势而言,表面看,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孰劣孰优?很难分晓,但依我之见德国必败。”说到此,他打住话语,看了大总统一眼。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