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空前热情“绑架”了家长(2)

对教育的空前热情“绑架”了家长(2)

教辅暴利?

国民对于教育的“空前热情”,除了让培训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外,也让教辅成为中国出版界的奇葩。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教辅的利益链涉及学校、教师、教材编撰者、出版机构、教学机构经营者、各种中介组织等,其中有些是公开的活动,有些则是若明若暗的,并且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机构、活动混杂在一起,真假难辨。”

据悉,201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达370亿元,其中教辅类图书的销售码洋约占10%,利润却占整个图书市场的60%。在微利的图书市场,教辅书堪称暴利。

去年9月央视《焦点访谈》披露,一套教辅材料通过统一征订卖到学生手里至少要经过四个环节。以滁州市为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是编写者,然后由出版社出书,再通过新华书店发行进入学校,学校组织征订,最后教辅材料卖到学生手中。发行环节的利润,最高可以达到书价的近一半;一半利润给各个地市县区教育局和各个学校,作为所谓“发行宣传费”,实际上就是回扣。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对《新民周刊》表示:“教辅经营中的确存在暴利现象,它和天价月饼类似,买月饼的人不吃月饼,吃月饼的人不买月饼。有些教辅书,决定买的人不掏钱,掏钱的人没有权。如果是行政参与规定学生订教辅书,就难免高定价低折扣。”

在这期《焦点访谈》播出前一个月,新闻出版总署刚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从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质量、价格、市场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规范管理要求。“通知”严禁出版单位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在中小学教辅材料编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环节,以拿取回扣、索要赞助等方式违规收取费用。有专家解读,“通知”的核心内容是控制教育部门插手教辅市场,因为教辅市场各种乱象的根本在于权力寻租和行业垄断。现在教辅发行的关键在于打通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这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如果消除行政干预,实行完全的市场竞争,出版和发行方就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家长,去一个个公关根本不可能,这样才能形成正常的市场环境,教辅书才能凭质量而不是关系赢得市场。

在全国中小学教辅市场占有量排名第五位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算是靠“凭质量而不是关系赢得市场”的一家。作为上海教辅出版界的龙头老大,华东师大的奥数系列始终保持全国之首(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分社目前每年出版的教辅书(包括重印)有近千种,“减负”的口号虽然让教辅整体市场开始萎缩,但华东师大出版社的教辅销量在2011年仍然增加20%,其中,网络销量比2010年翻了一番。

“我们不走行政渠道,而是走市场路线。”倪明说,滁州这种现象的确在部分省市存在,但如果完全市场化,教辅的“暴利”也就不存在了。“老师如果自己编讲义出练习卷也很辛苦,他也会选择一本有质量的教辅。教辅不像教材,并不是教育部门指定的,所以要靠质量去吸引读者。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老师可能一学期教两个班,他指定某一本教辅,如果经销商给他每本5元的回扣,他也只是赚几百元而言,这和面临家长投诉的风险相比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如果这本教辅凭质量卖得很好,不需要所谓的‘发行宣传费’,自然减少成本,可以降低定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